【壓縮機網】本文探討的跑油問題針對的是市面上配備了油分的空壓機,比如噴油螺桿、有油渦旋、噴油滑片等等。這類空壓機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壓縮腔內部需要噴入機油,與同時進入的空氣一并壓縮,形成油氣混合狀態,然后經過一次機械分離,再進行一次油分濾紙精細分離,最后將分離相對干凈的壓縮空氣通過閥門向后端輸出。
空壓機出氣口含油量通常要求不大于3PMM,含油量過高俗稱“跑油”。
跑油問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故障現象,一般情況下處理起來比較簡單。但偶爾也會遇到難題,比如連續更換幾個油分也不能解決機器跑油問題,機器方面也找不到故障點,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是一件讓不少維保人員苦惱的事情。
本人就職于油分生產廠家,處理油分問題投訴售后工作十余年,去過國內外各種品牌機器現場,整理了大量機器跑油的案例。在這里,我將向大家全面分析診斷機器的跑油原因,并分享一些特殊案例(圖片上備注說明,一組圖片就是一個現場真實案例),供大家參考。
目前市面上有兩大分離方式,一類選用內置油分,內置油分選用時可根據機器排氣量定制,尺寸可大可小,目前內置油分市場占比高;另一類選用外置油分,外置油分拆裝方便。外置油分尺寸常用規格只有5種左右,目前單個外置油分(尺寸受限)處理流量最大約為7立方/分鐘,外置油分多用于小排量空壓機。(見圖1)
如果客戶反饋說空壓機跑油,首先確定是油分處跑油,還是其他地方漏油?通常檢查步驟是:
1.檢查機器的各個部件(尤其管道)外表有無漏油滲油問題?
2.觀察機器油位對比剛做完保養時有沒有明顯下降?(同在加載狀態比對)
3.對于配置了氣水分離器的機器,可以打開排水閥,觀察水面上是否帶有清晰可辨的機油?
通過以上流程確定了機器部件外表無漏油,機器油位有明顯下降,且排出的水中有明顯的機油,就可以確定機器確實存在跑油問題了。
內置油分篇
配置內置油分的空壓機出現跑油,除了油分自身的質量問題外,還有哪些原因?以下就為大家一一講解分析。
一、油氣分離罐問題
1.設計不規范:有些油氣分離罐,初級分離系統設計不合理!初級分離效果不理想,進入油分前的油霧濃度過高,油分負荷過重,分離效率大打折扣,導致機器跑油。
2.油氣分離罐內初分離結構出現破損,使用年限久的老機器比較多見!
看下圖:
二、機油添加過多
加油量超過正常油位。由于機油與初分離裝置距離過近,不利于有效的初級分離!對于下部碰撞分離結構空壓機來說,過高的油位會直接將大量機油吹向油分。對于上部導流罩初分離空壓機,機油與導流罩距離過近,會使得氣流上升通道變窄,氣體流速過快。油桶內最上端的機油浮漚以及油微粒會隨上升的氣流飄蕩至油分外圍,使得油分外圍油霧濃度提高,增加油分負擔,導致耗油量過大。
特別說明:這類問題通常只會持續一段時間(前期機油液位高時存在問題),機器跑油后機油液位也隨之降下來了,機器就不會再跑油了。還有,并不是所有的空壓機油位加高了都會出現跑油問題,比如一些油氣桶設計較高(機油距油分底部有富余高度空間的機器),機油即便加到上端螺絲處,機器也不會跑油,因此這類機器例外!
解決方法:停機后,待油氣桶內氣壓泄放為零,開啟放油閥,將機油排放至正常油位即可。
三、空壓機運行壓力低于額定工作壓力過多(降壓使用)
降壓使用,排氣壓力并未達到空壓機的額定工作壓力,但能滿足企業用戶的生產工藝用氣要求,多數原因是初期購置空壓機選型不適合造成。比如,額定8kg機器,實際運行壓力6-8kg是比較合理的區間,運行壓力低于6kg以下就無法保證油分的分離效果了,通常會造成機器含油量高問題。
運行壓力降低,使得主機壓縮氣體分子體積大(相對于額定壓力而言),油氣混合物經過油分濾材時流速加快,濾材捕捉油分子的效率降低,最終導致機器含油量高。
解決方法:如果實際工作壓力無法提升,建議根據現場工況定制油分。
四、回油系統堵塞
回油系統:回油單向閥、回油濾網、節流孔、油分芯內、外回油管道等等。當有異物堵塞這些部件時,凝聚在油分底部的機油就無法及時回到主機循環,使得底部凝聚的油滴會被流向出口的壓縮空氣帶走(堵塞的異物通常是由安裝時掉落的固體雜質或機油使用后期結膠積碳造成)。
解決方法:停機,待油桶壓力泄放至零后拆下回油管路上的所有管件,將堵塞的異物吹出,有條件的可以清洗回油管路。安裝內置油分時應注意清潔油氣桶蓋和桶端面,同時留意油分芯底部是否有固體顆粒殘留。
看下圖:
五、回油單向閥問題
1. 回油單向閥損壞(由單向通變成雙向通),卸載和停機時油分罐內壓則會將大量的機油通過回油管倒回油分內部。機器再次運行時,油分內部的機油過多,不能及時吸回主機,而被流向出口的壓縮氣流帶走,導致機器跑油。
2. 回油單向閥有輕微堵塞,可以回油但不通暢,導致機器跑油。
3. 出廠時原配置單向閥的機器,因人為拆掉了單向閥,導致機器跑油。
4. 單向閥的通徑過小,比如排氣量每分鐘40立方的機器,僅配了1毫米的通徑,導致回油量不夠,引起跑油。
解決方法:1.3.4更換合適通徑的單向閥;2.清洗單向閥。
請參考下圖新的單向閥:
六、回油管問題
1.在更換油分時,回油管因各種原因未插到油分底部。比如,回油管碰彎了,插到了油分邊上;回油管比油分短一截。
2.回油管(平口)頂住油分底蓋,有兩種情形:一種是頂住部分回油管入口的會影響回油量,導致油耗高;另一個種是完全頂住堵塞回油管入口的,機器會嚴重跑油!
3.油分內部回油管中間段有破損
解決方法:停機,待泄壓歸零后,將回油管調整至合理高度(回油管距油分底部1~3mm處,斜口的回油管可以插到油分底部)
回油管沒能到油分底部,幾個回油管高度不夠現場案例:
七、最小壓力閥故障
若最小壓力閥的密封處有泄漏或最小壓力閥提前開啟(因各廠家設計開啟壓力各有不同,以額定壓力7-8公斤空壓機為例,多數空壓機最小壓力閥開啟壓力在3.5-4.5kg/cm2左右。
若最小壓力閥的密封處有泄漏或最小壓力閥提前開啟,那么機器在運行初期建立油氣罐壓力(內壓)時間就會增長,此時處于低壓狀態的氣體油霧濃度過高,通過油分時流速過快,油分負荷過重,分離效果降低,導致機器耗油量偏大。
解決方法:檢修最小壓力閥,必要時更換。
八、機油問題
1.機器使用了質量不佳的機油,長時間在排氣溫度較高(95度以上)狀態運行,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油耗高問題。原因是市面上大部分品牌油品在高溫時會產生大量“油蒸氣”,油分子直徑太小,容易穿過油分過濾層,導致耗油量過高!
2.機油泡泡過多,泡泡夾帶著大量的機油被上升的氣流帶到油分外圍,增加油分分離負擔,導致機器油耗高!
解決方法:查找引起高溫的原因,解決問題降低溫度,盡可能的選用質量好的機油。
九、壓差傳感器問題
有些品牌的空壓機配有油分壓差傳感器(或壓差報警器),當傳感器兩個進氣端口內部串通以后,連接油氣桶內壓的管道會將油氣混合物通過傳感器串通點進入油分芯內部(油霧未經過油分濾紙分離,直接進入油分內部,形成了一種“旁通”現象),隨后被上升的氣流將這些機油帶出,導致機器嚴重跑油!
解決方法:更換新的壓差傳感器。
十、水冷機器油冷卻器穿孔,機油和循環水串通,導致大量跑油。這種故障可以通過幾個現象判斷:
1.機器跑油特別快,比如:大約1-3天時間油量急劇減少,觸發高溫跳機保護;
2.機器排水閥或后部儲氣罐排水并未見到明顯機油;
3.冷卻水塔處可以觀察到有懸浮油花漂浮在水面上。
檢查方法:如果問題不明朗時,建議將冷卻器拆下,打入壓縮空氣,做保壓測試。
注意:帶余熱回收的機器,也會有同類問題,檢查方法可以借鑒上面的處理方式!
解決方法:檢修或更換冷卻器。
十一、回油管節流孔設計過小
某些空壓機回油管節流孔過于細小(6立方空壓機節流孔通徑不到1毫米),只要出現一點細小雜質就會堵塞節流孔通道,需要定期清洗濾網和節流孔!
解決方法:1.建議嘗試更換通徑稍微大一點單向閥替代; 2.選擇大一點的鉆頭(1-2毫米直徑的鉆頭),將節流孔擴大。
十二、機油乳化的導致機器跑油問題
這種情況多數出現在負載率低的變頻機或空載時間多的工頻機,不同工作壓力的空壓機,能將水分蒸發的排氣溫度有高低區別。例如8kg機型,排氣溫度超過75攝氏度以上一般都可以,但也不是絕對的。能將水蒸發的排氣溫度與幾個方面的因素有關:空壓機吸氣溫度、空氣相對濕度、吸氣壓力、排氣壓力。機器排氣溫度低,冷凝水在油桶內聚結,時間過久后水越來越多,機油也隨之越來越“稀”(粘度值降低),這類油水混合物對油分的影響既會引起跑油也會導致油分堵塞。
十三、非常罕見的跑油問題
老款風冷機器,機油冷卻器和空氣冷卻器夾層串通了,使得機油通過夾層串通處進入空氣冷卻器內部,壓縮空氣將機油夾帶排出。這種情況一般是油冷和氣冷沒有分開焊接的老款冷卻器,現今的新款冷卻器多數都是獨立兩個冷卻器,中間有大約5-10毫米的間距,新款機器暫時未接到過類似跑油問題。
外置油分篇
在排除問題前,我們需先了解外置油分系統的構造,了解分離過程,充分理解分離系統每個配件的作用以及當配件出現異常時對分離的影響。當全面理解以后,才能分析出機器跑油的真正原因,徹底解決花樣百出的跑油問題!
外置油分芯的跑油問題,除了排除上述內置油分共同的一些問題以外,因外置油分分離系統構造比較特殊,相比內置油分它還具有一些獨特的問題存在,以下是本人總結的幾條原因:
1.回油夾層有雜質堵塞,回油不暢或者完全不回油,導致機器跑油。
2.油分芯導管下部O型圈老化或者破損,密封不良,導致機器跑油。
3.油分芯導管上部光滑帶有損傷,導致與油分芯O型圈密封不良;或油分芯O型圈破損,與油分芯導管上部光滑帶密封不良,導致機器跑油。
4.油分芯管高度選擇過短,使得分離滴下來的機油,容易被氣流吹入到油分芯導管中心,導致機器含油量高。
5.油分芯底座有砂眼或裂隙,導致分離前的油氣混合物,串到分離后的空間隨壓縮空氣一起排出。
6.錯誤的安裝順序問題:先將油分導管裝進油分里,然后再將組裝好的油分芯連同導管一起安裝到油分底座上(B類型油分導管結構較大概率會導致跑油問題,A類型導管結構發生概率較低)。
正確的安裝方式是:觀察油分導管在底座上是否緊固,如果不緊可以先用扳手擰緊,然后再裝上油分!
Http://www.compressoronline.cn/show-8-7976-1.html
以上就是本人多年總結的經驗以及現場處理的各種案例分享,希望為大家處理同類問題時提供一點參考。若能幫助到大家解決問題,本人將不甚欣慰!如文中有任何問題,歡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探討,共同進步!
來源:本站原創
空壓機出氣口含油量通常要求不大于3PMM,含油量過高俗稱“跑油”。
跑油問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故障現象,一般情況下處理起來比較簡單。但偶爾也會遇到難題,比如連續更換幾個油分也不能解決機器跑油問題,機器方面也找不到故障點,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是一件讓不少維保人員苦惱的事情。
本人就職于油分生產廠家,處理油分問題投訴售后工作十余年,去過國內外各種品牌機器現場,整理了大量機器跑油的案例。在這里,我將向大家全面分析診斷機器的跑油原因,并分享一些特殊案例(圖片上備注說明,一組圖片就是一個現場真實案例),供大家參考。
目前市面上有兩大分離方式,一類選用內置油分,內置油分選用時可根據機器排氣量定制,尺寸可大可小,目前內置油分市場占比高;另一類選用外置油分,外置油分拆裝方便。外置油分尺寸常用規格只有5種左右,目前單個外置油分(尺寸受限)處理流量最大約為7立方/分鐘,外置油分多用于小排量空壓機。(見圖1)
如果客戶反饋說空壓機跑油,首先確定是油分處跑油,還是其他地方漏油?通常檢查步驟是:
1.檢查機器的各個部件(尤其管道)外表有無漏油滲油問題?
2.觀察機器油位對比剛做完保養時有沒有明顯下降?(同在加載狀態比對)
3.對于配置了氣水分離器的機器,可以打開排水閥,觀察水面上是否帶有清晰可辨的機油?
通過以上流程確定了機器部件外表無漏油,機器油位有明顯下降,且排出的水中有明顯的機油,就可以確定機器確實存在跑油問題了。
內置油分篇
配置內置油分的空壓機出現跑油,除了油分自身的質量問題外,還有哪些原因?以下就為大家一一講解分析。
一、油氣分離罐問題
1.設計不規范:有些油氣分離罐,初級分離系統設計不合理!初級分離效果不理想,進入油分前的油霧濃度過高,油分負荷過重,分離效率大打折扣,導致機器跑油。
2.油氣分離罐內初分離結構出現破損,使用年限久的老機器比較多見!
看下圖:
二、機油添加過多
加油量超過正常油位。由于機油與初分離裝置距離過近,不利于有效的初級分離!對于下部碰撞分離結構空壓機來說,過高的油位會直接將大量機油吹向油分。對于上部導流罩初分離空壓機,機油與導流罩距離過近,會使得氣流上升通道變窄,氣體流速過快。油桶內最上端的機油浮漚以及油微粒會隨上升的氣流飄蕩至油分外圍,使得油分外圍油霧濃度提高,增加油分負擔,導致耗油量過大。
特別說明:這類問題通常只會持續一段時間(前期機油液位高時存在問題),機器跑油后機油液位也隨之降下來了,機器就不會再跑油了。還有,并不是所有的空壓機油位加高了都會出現跑油問題,比如一些油氣桶設計較高(機油距油分底部有富余高度空間的機器),機油即便加到上端螺絲處,機器也不會跑油,因此這類機器例外!
解決方法:停機后,待油氣桶內氣壓泄放為零,開啟放油閥,將機油排放至正常油位即可。
三、空壓機運行壓力低于額定工作壓力過多(降壓使用)
降壓使用,排氣壓力并未達到空壓機的額定工作壓力,但能滿足企業用戶的生產工藝用氣要求,多數原因是初期購置空壓機選型不適合造成。比如,額定8kg機器,實際運行壓力6-8kg是比較合理的區間,運行壓力低于6kg以下就無法保證油分的分離效果了,通常會造成機器含油量高問題。
運行壓力降低,使得主機壓縮氣體分子體積大(相對于額定壓力而言),油氣混合物經過油分濾材時流速加快,濾材捕捉油分子的效率降低,最終導致機器含油量高。
解決方法:如果實際工作壓力無法提升,建議根據現場工況定制油分。
四、回油系統堵塞
回油系統:回油單向閥、回油濾網、節流孔、油分芯內、外回油管道等等。當有異物堵塞這些部件時,凝聚在油分底部的機油就無法及時回到主機循環,使得底部凝聚的油滴會被流向出口的壓縮空氣帶走(堵塞的異物通常是由安裝時掉落的固體雜質或機油使用后期結膠積碳造成)。
解決方法:停機,待油桶壓力泄放至零后拆下回油管路上的所有管件,將堵塞的異物吹出,有條件的可以清洗回油管路。安裝內置油分時應注意清潔油氣桶蓋和桶端面,同時留意油分芯底部是否有固體顆粒殘留。
看下圖:
五、回油單向閥問題
1. 回油單向閥損壞(由單向通變成雙向通),卸載和停機時油分罐內壓則會將大量的機油通過回油管倒回油分內部。機器再次運行時,油分內部的機油過多,不能及時吸回主機,而被流向出口的壓縮氣流帶走,導致機器跑油。
2. 回油單向閥有輕微堵塞,可以回油但不通暢,導致機器跑油。
3. 出廠時原配置單向閥的機器,因人為拆掉了單向閥,導致機器跑油。
4. 單向閥的通徑過小,比如排氣量每分鐘40立方的機器,僅配了1毫米的通徑,導致回油量不夠,引起跑油。
解決方法:1.3.4更換合適通徑的單向閥;2.清洗單向閥。
請參考下圖新的單向閥:
六、回油管問題
1.在更換油分時,回油管因各種原因未插到油分底部。比如,回油管碰彎了,插到了油分邊上;回油管比油分短一截。
2.回油管(平口)頂住油分底蓋,有兩種情形:一種是頂住部分回油管入口的會影響回油量,導致油耗高;另一個種是完全頂住堵塞回油管入口的,機器會嚴重跑油!
3.油分內部回油管中間段有破損
解決方法:停機,待泄壓歸零后,將回油管調整至合理高度(回油管距油分底部1~3mm處,斜口的回油管可以插到油分底部)
回油管沒能到油分底部,幾個回油管高度不夠現場案例:
七、最小壓力閥故障
若最小壓力閥的密封處有泄漏或最小壓力閥提前開啟(因各廠家設計開啟壓力各有不同,以額定壓力7-8公斤空壓機為例,多數空壓機最小壓力閥開啟壓力在3.5-4.5kg/cm2左右。
若最小壓力閥的密封處有泄漏或最小壓力閥提前開啟,那么機器在運行初期建立油氣罐壓力(內壓)時間就會增長,此時處于低壓狀態的氣體油霧濃度過高,通過油分時流速過快,油分負荷過重,分離效果降低,導致機器耗油量偏大。
解決方法:檢修最小壓力閥,必要時更換。
八、機油問題
1.機器使用了質量不佳的機油,長時間在排氣溫度較高(95度以上)狀態運行,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油耗高問題。原因是市面上大部分品牌油品在高溫時會產生大量“油蒸氣”,油分子直徑太小,容易穿過油分過濾層,導致耗油量過高!
2.機油泡泡過多,泡泡夾帶著大量的機油被上升的氣流帶到油分外圍,增加油分分離負擔,導致機器油耗高!
解決方法:查找引起高溫的原因,解決問題降低溫度,盡可能的選用質量好的機油。
九、壓差傳感器問題
有些品牌的空壓機配有油分壓差傳感器(或壓差報警器),當傳感器兩個進氣端口內部串通以后,連接油氣桶內壓的管道會將油氣混合物通過傳感器串通點進入油分芯內部(油霧未經過油分濾紙分離,直接進入油分內部,形成了一種“旁通”現象),隨后被上升的氣流將這些機油帶出,導致機器嚴重跑油!
解決方法:更換新的壓差傳感器。
十、水冷機器油冷卻器穿孔,機油和循環水串通,導致大量跑油。這種故障可以通過幾個現象判斷:
1.機器跑油特別快,比如:大約1-3天時間油量急劇減少,觸發高溫跳機保護;
2.機器排水閥或后部儲氣罐排水并未見到明顯機油;
3.冷卻水塔處可以觀察到有懸浮油花漂浮在水面上。
檢查方法:如果問題不明朗時,建議將冷卻器拆下,打入壓縮空氣,做保壓測試。
注意:帶余熱回收的機器,也會有同類問題,檢查方法可以借鑒上面的處理方式!
解決方法:檢修或更換冷卻器。
十一、回油管節流孔設計過小
某些空壓機回油管節流孔過于細小(6立方空壓機節流孔通徑不到1毫米),只要出現一點細小雜質就會堵塞節流孔通道,需要定期清洗濾網和節流孔!
解決方法:1.建議嘗試更換通徑稍微大一點單向閥替代; 2.選擇大一點的鉆頭(1-2毫米直徑的鉆頭),將節流孔擴大。
十二、機油乳化的導致機器跑油問題
這種情況多數出現在負載率低的變頻機或空載時間多的工頻機,不同工作壓力的空壓機,能將水分蒸發的排氣溫度有高低區別。例如8kg機型,排氣溫度超過75攝氏度以上一般都可以,但也不是絕對的。能將水蒸發的排氣溫度與幾個方面的因素有關:空壓機吸氣溫度、空氣相對濕度、吸氣壓力、排氣壓力。機器排氣溫度低,冷凝水在油桶內聚結,時間過久后水越來越多,機油也隨之越來越“稀”(粘度值降低),這類油水混合物對油分的影響既會引起跑油也會導致油分堵塞。
十三、非常罕見的跑油問題
老款風冷機器,機油冷卻器和空氣冷卻器夾層串通了,使得機油通過夾層串通處進入空氣冷卻器內部,壓縮空氣將機油夾帶排出。這種情況一般是油冷和氣冷沒有分開焊接的老款冷卻器,現今的新款冷卻器多數都是獨立兩個冷卻器,中間有大約5-10毫米的間距,新款機器暫時未接到過類似跑油問題。
外置油分篇
在排除問題前,我們需先了解外置油分系統的構造,了解分離過程,充分理解分離系統每個配件的作用以及當配件出現異常時對分離的影響。當全面理解以后,才能分析出機器跑油的真正原因,徹底解決花樣百出的跑油問題!
外置油分芯的跑油問題,除了排除上述內置油分共同的一些問題以外,因外置油分分離系統構造比較特殊,相比內置油分它還具有一些獨特的問題存在,以下是本人總結的幾條原因:
1.回油夾層有雜質堵塞,回油不暢或者完全不回油,導致機器跑油。
2.油分芯導管下部O型圈老化或者破損,密封不良,導致機器跑油。
3.油分芯導管上部光滑帶有損傷,導致與油分芯O型圈密封不良;或油分芯O型圈破損,與油分芯導管上部光滑帶密封不良,導致機器跑油。
4.油分芯管高度選擇過短,使得分離滴下來的機油,容易被氣流吹入到油分芯導管中心,導致機器含油量高。
5.油分芯底座有砂眼或裂隙,導致分離前的油氣混合物,串到分離后的空間隨壓縮空氣一起排出。
6.錯誤的安裝順序問題:先將油分導管裝進油分里,然后再將組裝好的油分芯連同導管一起安裝到油分底座上(B類型油分導管結構較大概率會導致跑油問題,A類型導管結構發生概率較低)。
正確的安裝方式是:觀察油分導管在底座上是否緊固,如果不緊可以先用扳手擰緊,然后再裝上油分!
Http://www.compressoronline.cn/show-8-7976-1.html
以上就是本人多年總結的經驗以及現場處理的各種案例分享,希望為大家處理同類問題時提供一點參考。若能幫助到大家解決問題,本人將不甚欣慰!如文中有任何問題,歡迎各位同行一起交流探討,共同進步!
來源:本站原創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