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
根據企業的生產工藝,對企業生產關鍵工序和產品質量保證及設備原值較高設備,如壓縮機、電動機、水泵等確定為企業關鍵重點設備。對關鍵重點設備實行有計劃的定期維修保養工作,可確保正常的生產秩序,保證產品的質量,力求穩定、可靠、優質。可為企業滿足市場需求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而提供可靠的設備和產品質量保證。
一、操作者
1.關鍵重點設備的操作者必須由責任心強、技術熟練、熟悉設備操作方法和設備工作原理的生產工人擔任。
2.在生產使用設備時,操作人員必須集中精力,多人同時操作時必須密切配合;必須嚴格遵守設備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嚴禁超負荷、超性能使用設備;認真操作,精心維護,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檢查,及時反映報修;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停車,保持現場,逐級上報,嚴格按照設備事故處理程序和設備事故“三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責任人和同工種員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預防措施不放過)進行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責任的分清、事故的解決處理和提出預防再發措施及意見。
3.操作者在(每班)使用設備時,必須嚴格執行班前“點檢”工作:檢查潤滑、油壓油路、機械傳動情況、電源、行程限位開關等系統的位置和工作狀態是否正常,檢查模具的位置及固定情況,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靈敏可靠,并填寫“設備點檢表”。點檢表應存放在機床邊,以便隨時檢查分析確認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安排開展針對性的設備預見維修維護工作。
4.對點檢工作不認真(不搞或弄虛作假)的情況,企業一經查實,需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二、維修人員
1.維修人員每月嚴格按照“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計劃”的規定時間和內容,進行設備的預防保養工作;同時,在設備維護保養記錄單上作好工作記錄。
2.對未能按照“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計劃”的規定,進行設備的預防維護保養工作的情況,需按企業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三、重點設備嚴格執行設備保養三級制
1)日常保養:由設備使用人員每班結束時進行:擦拭設備表面,確保清潔整齊;加注潤滑油,確保潤滑安全;切斷電源;關閉氣閥;清掃工作場地;做好交接班手續。企業將不定期地對設備保養工作進行檢查,對保養工作不搞或形式主義的情況,要進行處罰。
2)一級保養:設備維修人員按照重點設備二級保養的要求,在每月末利用半個小時對設備進行較徹底地清掃、擦拭和涂油潤滑,并按設備保養“四項規定”進行檢查,設備維護保養必須達到的“四項規定”要求是:
整齊--設備零部件及安全防護裝置齊全,線路、管道完整。
清潔--設備內外清潔,無銹蝕、無黃袍(陳年油污),各滑動面、絲桿、齒條等無黑油污、無碰傷,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氣、不漏電。
潤滑--按時加油、換油,油質符合要求,油窗明亮,油標清晰,油路暢通。
安全--實行操作資格審定和嚴格執行交接班手續;熟悉設備結構,遵守設備操作維護規程,合理使用、精心維護、監測異狀、不出事故。
3)二級保養:嚴格按照“關鍵重點設備維修保養計劃”規定的時間和“關鍵重點設備二級保養要求”規定的內容,維修人員、操作工人積極配合,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工作,并填寫“設備保養工作記錄”。
4)企業將對計劃維修保養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保養工作不搞或形式主義的情況;在保養工作過程中,維修人員應聽取操作工人對設備問題的反映,經復查及時排除缺陷。
四、關鍵重點設備使用維護特殊要求
1)制定關鍵重點設備持續運轉時間標準(維修停機時間不包括產品裝出貨間隙維修時間和例行檢修);該持續運轉時間將作為維修人員、主管技術員考核標準。
2)嚴格實行“四定”管理:即定使用人;定維護技術人員人;定操作規程和運行監視記錄;定維修方式和維修備件供應。關鍵重點設備持續運轉時間與班組、專業技術人員績效工資掛鉤;
3)重點設備的運行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并取得操作資格(包括國家相關規定的資格認證);
4)重點設備的維修人員,必須由責任心強、技術能力高的指定維修人員擔任,對突發故障和設備異常,必須及時排除。
5)定期進行設備的預防保養工作,對設備運行狀態情況,應準確及時,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
6)建立重點設備事故應急預案,規定各部門各人員的責任和在緊急情況下的處理措施;以便在設備突發事故中,降低損失并盡快地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7)加強關鍵重點設備巡查制度(調度完成),掌握關鍵重點設備基礎數據,建立關鍵重點設備檔案卡,逐步由被動搶修轉變到預防性維修;
8)鼓勵技術人員、維修人員對關鍵重點設備本身設計缺陷進行改進,在績效工資中適當獎勵,并公告企業員工;
9)舉全企業技術、人力確保關鍵重點設備正常運行,必要時不分管轄區域和班組組成人員,一切資源聽從企業安排;
10)爭取企業激勵基金,更好調動主要骨干的積極性;
11)關鍵重點設備運行中維修財力支持,爭取企業有一套快速響應流程;
12)對關鍵重點設備主要指標進行監管外,加強操作人員應知應會培訓;對違反操作規程造成設備損壞的加大處罰力度;
13)引進一套關鍵重點設備管理軟件,該軟件能反映關鍵重點設備運行狀態、臺賬、備件儲備等信息。
五、相關記錄
1.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大修計劃:每年12月由企業制定次年的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年度計劃,并在每月的25日根據當年的關鍵重點設備維護年度計劃和當月對設備的巡查情況制定次月的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月計劃。
2.設備點檢表:是對關鍵重點設備點檢的情況記錄表,每月的25日由各設備員收回并上交企業廠設備組,集中保存并做為設備狀態分析的依據。
3.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記錄單:由設備維修人員填寫,真實反映其對設備進行設備保養、精度校正等工作內容的記錄,每月的25日前由維修組組長收集上報企業相關部門,集中保存。
1)關鍵重點設備明細表(待定各單位重點設備)
2)關鍵重點設備二、三級保養的工作內容及要求(設備定后,針對性擬訂內容)
3)設備點檢表(企業廠已有標準表格)
根據企業的生產工藝,對企業生產關鍵工序和產品質量保證及設備原值較高設備,如壓縮機、電動機、水泵等確定為企業關鍵重點設備。對關鍵重點設備實行有計劃的定期維修保養工作,可確保正常的生產秩序,保證產品的質量,力求穩定、可靠、優質。可為企業滿足市場需求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而提供可靠的設備和產品質量保證。
一、操作者
1.關鍵重點設備的操作者必須由責任心強、技術熟練、熟悉設備操作方法和設備工作原理的生產工人擔任。
2.在生產使用設備時,操作人員必須集中精力,多人同時操作時必須密切配合;必須嚴格遵守設備操作規程和安全操作規程,嚴禁超負荷、超性能使用設備;認真操作,精心維護,發現異常應立即停機檢查,及時反映報修;發生事故時應立即停車,保持現場,逐級上報,嚴格按照設備事故處理程序和設備事故“三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責任人和同工種員工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預防措施不放過)進行事故原因的分析、事故責任的分清、事故的解決處理和提出預防再發措施及意見。
3.操作者在(每班)使用設備時,必須嚴格執行班前“點檢”工作:檢查潤滑、油壓油路、機械傳動情況、電源、行程限位開關等系統的位置和工作狀態是否正常,檢查模具的位置及固定情況,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靈敏可靠,并填寫“設備點檢表”。點檢表應存放在機床邊,以便隨時檢查分析確認設備的運行狀態和安排開展針對性的設備預見維修維護工作。
4.對點檢工作不認真(不搞或弄虛作假)的情況,企業一經查實,需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二、維修人員
1.維修人員每月嚴格按照“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計劃”的規定時間和內容,進行設備的預防保養工作;同時,在設備維護保養記錄單上作好工作記錄。
2.對未能按照“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計劃”的規定,進行設備的預防維護保養工作的情況,需按企業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三、重點設備嚴格執行設備保養三級制
1)日常保養:由設備使用人員每班結束時進行:擦拭設備表面,確保清潔整齊;加注潤滑油,確保潤滑安全;切斷電源;關閉氣閥;清掃工作場地;做好交接班手續。企業將不定期地對設備保養工作進行檢查,對保養工作不搞或形式主義的情況,要進行處罰。
2)一級保養:設備維修人員按照重點設備二級保養的要求,在每月末利用半個小時對設備進行較徹底地清掃、擦拭和涂油潤滑,并按設備保養“四項規定”進行檢查,設備維護保養必須達到的“四項規定”要求是:
整齊--設備零部件及安全防護裝置齊全,線路、管道完整。
清潔--設備內外清潔,無銹蝕、無黃袍(陳年油污),各滑動面、絲桿、齒條等無黑油污、無碰傷,各部位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氣、不漏電。
潤滑--按時加油、換油,油質符合要求,油窗明亮,油標清晰,油路暢通。
安全--實行操作資格審定和嚴格執行交接班手續;熟悉設備結構,遵守設備操作維護規程,合理使用、精心維護、監測異狀、不出事故。
3)二級保養:嚴格按照“關鍵重點設備維修保養計劃”規定的時間和“關鍵重點設備二級保養要求”規定的內容,維修人員、操作工人積極配合,對設備進行維修保養工作,并填寫“設備保養工作記錄”。
4)企業將對計劃維修保養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保養工作不搞或形式主義的情況;在保養工作過程中,維修人員應聽取操作工人對設備問題的反映,經復查及時排除缺陷。
四、關鍵重點設備使用維護特殊要求
1)制定關鍵重點設備持續運轉時間標準(維修停機時間不包括產品裝出貨間隙維修時間和例行檢修);該持續運轉時間將作為維修人員、主管技術員考核標準。
2)嚴格實行“四定”管理:即定使用人;定維護技術人員人;定操作規程和運行監視記錄;定維修方式和維修備件供應。關鍵重點設備持續運轉時間與班組、專業技術人員績效工資掛鉤;
3)重點設備的運行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并取得操作資格(包括國家相關規定的資格認證);
4)重點設備的維修人員,必須由責任心強、技術能力高的指定維修人員擔任,對突發故障和設備異常,必須及時排除。
5)定期進行設備的預防保養工作,對設備運行狀態情況,應準確及時,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
6)建立重點設備事故應急預案,規定各部門各人員的責任和在緊急情況下的處理措施;以便在設備突發事故中,降低損失并盡快地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7)加強關鍵重點設備巡查制度(調度完成),掌握關鍵重點設備基礎數據,建立關鍵重點設備檔案卡,逐步由被動搶修轉變到預防性維修;
8)鼓勵技術人員、維修人員對關鍵重點設備本身設計缺陷進行改進,在績效工資中適當獎勵,并公告企業員工;
9)舉全企業技術、人力確保關鍵重點設備正常運行,必要時不分管轄區域和班組組成人員,一切資源聽從企業安排;
10)爭取企業激勵基金,更好調動主要骨干的積極性;
11)關鍵重點設備運行中維修財力支持,爭取企業有一套快速響應流程;
12)對關鍵重點設備主要指標進行監管外,加強操作人員應知應會培訓;對違反操作規程造成設備損壞的加大處罰力度;
13)引進一套關鍵重點設備管理軟件,該軟件能反映關鍵重點設備運行狀態、臺賬、備件儲備等信息。
五、相關記錄
1.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大修計劃:每年12月由企業制定次年的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年度計劃,并在每月的25日根據當年的關鍵重點設備維護年度計劃和當月對設備的巡查情況制定次月的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月計劃。
2.設備點檢表:是對關鍵重點設備點檢的情況記錄表,每月的25日由各設備員收回并上交企業廠設備組,集中保存并做為設備狀態分析的依據。
3.關鍵重點設備維護保養記錄單:由設備維修人員填寫,真實反映其對設備進行設備保養、精度校正等工作內容的記錄,每月的25日前由維修組組長收集上報企業相關部門,集中保存。
1)關鍵重點設備明細表(待定各單位重點設備)
2)關鍵重點設備二、三級保養的工作內容及要求(設備定后,針對性擬訂內容)
3)設備點檢表(企業廠已有標準表格)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