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通過近幾年以來,對3MCl526-3單軸壓縮機的使用以及其所發生的周期性故障因素的研究得知,制約空壓機即空氣壓縮機周期運行的因素分別為:軸承間隙、空壓機軸承方向進油節流孔以及軸襯位置存油溝太小等。具體分析制約空壓機長周期運行的因素,并且及時對發生的問題進行處理,可保證空壓機的使用周期。
3MCL526-6型空壓機是沈陽鼓風機廠生產的三級壓縮空壓機,大慶煉化公司所引進,其主要設計參數為:轉速10561/2983rpm,電機功率2800kW,三段出口流量為20000m3/H,排氣壓力0.95MPa。空壓機長周期運行,一點軸承出現振動高情況,軸溫無明顯變化。檢查后發現軸瓦磨損,更換軸瓦,調整檢修后恢復正常。
1.故障分析
空壓機自2005年10月投用使用以來,先后出現了軸承間隙、空壓機軸承方向進油節流孔以及軸襯位置存油溝太小,一級冷卻器和二級冷卻器有結垢、雜物,二級振動值高,蝸殼以及擴壓器受到腐蝕等一系列故障問題。
空壓機冷卻器的管道是由外側完成冷卻水通過,其管道內側備有散熱片裝置,致使大面積的冷卻水和壓縮風形成逆向流動。此設計結構盡管擁有很高的傳熱功能以及優秀實用的抗污能力,但正所謂“福禍相依”,也正是因為空壓機冷卻器的冷卻結構非常緊湊,傳熱管設計的排列方面十分緊密,并且管壁十分薄,使得冷卻水在進行流動方面會十分緩慢。而且由于在暖氣體的工作下,熱水中的碳酸根離子以及鈣離子,兩者十分容易形成碳酸鈣。而且,這些水垢非常難被水沖走,使得粘附在管壁上的污垢形成較大范圍的堵塞,從而影響冷卻器之間的換熱效果。其結果就表現為,空壓機冷卻后氣體溫度頻繁的數次升高,z*終被迫停機。
2.制約空壓機即空氣壓縮機周期運行的原因分析
2.1 空壓機軸承間隙十分窄小并且分布不均勻,使用潤滑油的時候排泄量沒有十分充分,從而導致摩擦之時所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帶走。
2.2 空壓機軸承需要進油的位置節流孔比較小,致使進油量供需不足,從而導致摩擦之時所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全部帶走。
2.3 空壓機的軸襯使用的存油溝非常小。
2.4 空壓機軸承所起到的澆鑄質量不優秀或者和巴氏合金牌號無法相對應,導致無法滿足實際的生產需要。
2.5 空壓機軸承測試溫度的鉑電阻不準確或者已經損壞。
2.6 增速機在進油時,其管道不通暢,導致過濾網出現堵塞,進油量微乎其微。
2.7 空壓機使用的潤滑油質量不良,潤滑油中含有水成分以及其它的雜質,導致潤滑油的黏性出現明顯降低,無法起到潤滑效果,影響了壓力油膜的產生,致使其摩擦嚴重。
2.8 空壓機進油時溫度過高,加強了軸承的工作環境溫度,致使軸承溫度自然偏高,并且空壓機存在機組振動現象。
2.9 因為機組在運轉期間并不擁有停車條件,只是對上述后四點制約空壓機即空氣壓縮機周期運行的原因進行求證分析。空壓機軸承處測試溫度的鉑電阻屬于雙支鉑電阻,所以,溫度點顯示方面是一致相同的。故而能夠排除測試溫度鉑電阻是否存在不準確以及是否已經存在本質上的損壞。由于觀察到變速機之外的其余三塊空壓機軸承當中的溫度并不太高,從而也能夠排除增速機的進油管道不通順,過濾網出現堵塞以及進油量微乎其微的可能。z*后,通過對潤滑油油質的全面質量分析,發現其中水分以及潤滑油雜質的含量滿足空壓機所要求的相關標準要求。調整空壓機中冷卻器的儲備水量,使其進油的溫度控制在標準范圍內,機組振動滿足要求,因此可以排除這幾種原因。
3.制約空壓機即空氣壓縮機周期運行的檢查措施
3.1檢查軸承磨損情況
拆下空壓機的軸承之后得知,軸承的設計形式為四油楔雙向結構。其中上半部分的空壓機軸承巴氏合金層已經出現磨損現象,并且已經將一油楔當中的泄油槽嚴重堵塞,而溫度增高的原因正是來源于此。應當將這一部分已經堵死的泄油槽完成擴大處理,還需要對空壓機的軸承表面完成一次整體的精磨處理,從而得以保障充分的泄油,在此過程中帶走相應的熱量。
3.2.檢查軸承配合間隙
通過測量發現,空壓機的軸承頂間的縫隙達到了11μm,比正常使用的允許范圍13.5~18μm要小很多,而空壓機的軸承側間的縫隙已經基本為零,比正常使用的允許范圍6.65~9μm嚴重縮小,兩者的縫隙比壓縮機設計廠家提供的標準安裝值都要小。如此一來則能夠判斷在軸承運行的z*初兩個月時期,軸承間隙肯定比此次所測量的范圍值要小,這樣就可以解釋為在z*初的兩個月初期,溫度高于其他三點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因為軸承頂尖與側間的間隙過小所引起的。在運行兩個月之后,因為油膜所形成的保護效果不加,空壓機軸承的嚴重磨損致使泄油槽開始縮小,并且逐漸堵死,引起軸承溫度升高的現象。
3.3檢查增速機高速軸負荷端軸承進油節流孔
通過對壓縮空氣的使用,對增速機在完成進油孔板以及高速軸負荷端節流孔采取吹掃措施,無堵塞現象。對節流孔的孔徑進行重新核算,進油量能夠滿足使用要求。
4.結束語
在進行檢查處理之后,高速軸負荷端支撐軸承溫度72℃,與其余三點軸承溫度基本相同,到目前為止一直比較穩定,再未出現軸承溫度上升情況。
來源:陸賽
【壓縮機網】通過近幾年以來,對3MCl526-3單軸壓縮機的使用以及其所發生的周期性故障因素的研究得知,制約空壓機即空氣壓縮機周期運行的因素分別為:軸承間隙、空壓機軸承方向進油節流孔以及軸襯位置存油溝太小等。具體分析制約空壓機長周期運行的因素,并且及時對發生的問題進行處理,可保證空壓機的使用周期。
3MCL526-6型空壓機是沈陽鼓風機廠生產的三級壓縮空壓機,大慶煉化公司所引進,其主要設計參數為:轉速10561/2983rpm,電機功率2800kW,三段出口流量為20000m3/H,排氣壓力0.95MPa。空壓機長周期運行,一點軸承出現振動高情況,軸溫無明顯變化。檢查后發現軸瓦磨損,更換軸瓦,調整檢修后恢復正常。
1.故障分析
空壓機自2005年10月投用使用以來,先后出現了軸承間隙、空壓機軸承方向進油節流孔以及軸襯位置存油溝太小,一級冷卻器和二級冷卻器有結垢、雜物,二級振動值高,蝸殼以及擴壓器受到腐蝕等一系列故障問題。
空壓機冷卻器的管道是由外側完成冷卻水通過,其管道內側備有散熱片裝置,致使大面積的冷卻水和壓縮風形成逆向流動。此設計結構盡管擁有很高的傳熱功能以及優秀實用的抗污能力,但正所謂“福禍相依”,也正是因為空壓機冷卻器的冷卻結構非常緊湊,傳熱管設計的排列方面十分緊密,并且管壁十分薄,使得冷卻水在進行流動方面會十分緩慢。而且由于在暖氣體的工作下,熱水中的碳酸根離子以及鈣離子,兩者十分容易形成碳酸鈣。而且,這些水垢非常難被水沖走,使得粘附在管壁上的污垢形成較大范圍的堵塞,從而影響冷卻器之間的換熱效果。其結果就表現為,空壓機冷卻后氣體溫度頻繁的數次升高,z*終被迫停機。
2.制約空壓機即空氣壓縮機周期運行的原因分析
2.1 空壓機軸承間隙十分窄小并且分布不均勻,使用潤滑油的時候排泄量沒有十分充分,從而導致摩擦之時所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帶走。
2.2 空壓機軸承需要進油的位置節流孔比較小,致使進油量供需不足,從而導致摩擦之時所產生的熱量無法及時全部帶走。
2.3 空壓機的軸襯使用的存油溝非常小。
2.4 空壓機軸承所起到的澆鑄質量不優秀或者和巴氏合金牌號無法相對應,導致無法滿足實際的生產需要。
2.5 空壓機軸承測試溫度的鉑電阻不準確或者已經損壞。
2.6 增速機在進油時,其管道不通暢,導致過濾網出現堵塞,進油量微乎其微。
2.7 空壓機使用的潤滑油質量不良,潤滑油中含有水成分以及其它的雜質,導致潤滑油的黏性出現明顯降低,無法起到潤滑效果,影響了壓力油膜的產生,致使其摩擦嚴重。
2.8 空壓機進油時溫度過高,加強了軸承的工作環境溫度,致使軸承溫度自然偏高,并且空壓機存在機組振動現象。
2.9 因為機組在運轉期間并不擁有停車條件,只是對上述后四點制約空壓機即空氣壓縮機周期運行的原因進行求證分析。空壓機軸承處測試溫度的鉑電阻屬于雙支鉑電阻,所以,溫度點顯示方面是一致相同的。故而能夠排除測試溫度鉑電阻是否存在不準確以及是否已經存在本質上的損壞。由于觀察到變速機之外的其余三塊空壓機軸承當中的溫度并不太高,從而也能夠排除增速機的進油管道不通順,過濾網出現堵塞以及進油量微乎其微的可能。z*后,通過對潤滑油油質的全面質量分析,發現其中水分以及潤滑油雜質的含量滿足空壓機所要求的相關標準要求。調整空壓機中冷卻器的儲備水量,使其進油的溫度控制在標準范圍內,機組振動滿足要求,因此可以排除這幾種原因。
3.制約空壓機即空氣壓縮機周期運行的檢查措施
3.1檢查軸承磨損情況
拆下空壓機的軸承之后得知,軸承的設計形式為四油楔雙向結構。其中上半部分的空壓機軸承巴氏合金層已經出現磨損現象,并且已經將一油楔當中的泄油槽嚴重堵塞,而溫度增高的原因正是來源于此。應當將這一部分已經堵死的泄油槽完成擴大處理,還需要對空壓機的軸承表面完成一次整體的精磨處理,從而得以保障充分的泄油,在此過程中帶走相應的熱量。
3.2.檢查軸承配合間隙
通過測量發現,空壓機的軸承頂間的縫隙達到了11μm,比正常使用的允許范圍13.5~18μm要小很多,而空壓機的軸承側間的縫隙已經基本為零,比正常使用的允許范圍6.65~9μm嚴重縮小,兩者的縫隙比壓縮機設計廠家提供的標準安裝值都要小。如此一來則能夠判斷在軸承運行的z*初兩個月時期,軸承間隙肯定比此次所測量的范圍值要小,這樣就可以解釋為在z*初的兩個月初期,溫度高于其他三點的原因基本上就是因為軸承頂尖與側間的間隙過小所引起的。在運行兩個月之后,因為油膜所形成的保護效果不加,空壓機軸承的嚴重磨損致使泄油槽開始縮小,并且逐漸堵死,引起軸承溫度升高的現象。
3.3檢查增速機高速軸負荷端軸承進油節流孔
通過對壓縮空氣的使用,對增速機在完成進油孔板以及高速軸負荷端節流孔采取吹掃措施,無堵塞現象。對節流孔的孔徑進行重新核算,進油量能夠滿足使用要求。
4.結束語
在進行檢查處理之后,高速軸負荷端支撐軸承溫度72℃,與其余三點軸承溫度基本相同,到目前為止一直比較穩定,再未出現軸承溫度上升情況。
來源:陸賽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