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前言
活塞式壓縮機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醫藥、礦山、能源等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它是通過活塞在氣缸內作往復運動,利用吸、排氣閥將氣體吸入排出提高氣體壓力的機械設備。全國約有幾十萬臺壓縮機在運行。每臺壓縮機有幾個至幾十個吸排氣閥工作。氣閥的工作壽命大約是8000小時,也就是說每年要有數以百萬計的氣閥在報廢。每個氣閥的價值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進口活塞式壓縮機的氣閥甚至要萬元以上,如果將這些氣閥全部報廢,那將是一筆數億元的經濟損失。本文提出將這些報廢氣閥起死回生重新應用到壓縮機上的方法,供活塞式壓縮機的用戶借鑒參考。
一、吸氣閥的修復方法
活塞式壓縮機吸氣閥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無氣量調節的吸氣閥,另一種是帶有氣量調節的吸氣閥。下面就兩種吸氣閥的修復方法說明如下:
1、無氣量調節的吸氣閥
活塞式壓縮機運轉8000小時(大約一年時間)后,進入了壓縮機的大修期,拆檢吸氣閥部件時會發現,吸氣閥閥座與閥片接觸的密封面部分已經出現了磨損、劃痕等影響密封性能的缺陷。由于吸氣閥密封面的缺陷,使吸氣閥漏氣,降低了壓縮機的工作效率,這就是壓縮機排氣量逐漸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果把這樣的吸氣閥清洗干凈后重新裝回壓縮機上,因為密封面缺陷沒有得到修復,漏氣的因素仍然存在,勢必造成整臺壓縮機組排氣量的下降,排氣溫度也要增高。當密封面損傷較嚴重時,排氣量將大幅度下降,排氣溫度也會增高許多。當排氣溫度超過控制溫度上限值時,整臺壓縮機組就會自動停機。因此,大多數壓縮機用戶會把大修后的氣閥組件更換新的,舊氣閥報廢,有的用戶則把密封面磨損不太嚴重的氣閥經清潔處理后,重新安裝到壓縮機氣缸上。通過上面的分析,很顯然這也是不正確的,是得不償失的。筆者認為這兩種處理方法都是不經濟的。z*好的處理方法是:準備兩塊500×500mm(當然是越大越好)鑄鐵平臺,平臺的平面度要小于1000/0.05毫米的精度等級,用機械潤滑油(把用過報廢的活塞式壓縮機潤滑油經沉淀后取上層的油即可)把100號金剛砂混合成漿糊狀涂抹到鑄鐵平臺上,將吸氣閥的閥座、閥蓋(也稱升程限制器以下略)密封面端置放到平臺上,沿水平方向均勻的旋轉移動,使密封面與平臺上的金剛沙混合物做摩擦運動,通過對閥座、閥蓋密封面均勻的研磨,達到密封面的平面度小于0.02毫米的平面度要求。注意在研磨過程中應讓平臺受到均勻的磨損,使整個鑄鐵平臺保證平面度不改變(即讓多個閥座、閥蓋在平臺的不同位置做研磨以保證平臺的均勻磨損)。當閥座閥蓋的密封面都出現了研磨的痕跡時,即說明已經研磨好了,利用煤油清洗干凈。在另一塊鑄鐵平臺上鋪上一塊大絨布,絨布上涂抹用機械油與氧化鉻膏混合成漿糊狀的混合物,把清洗好的閥座閥蓋放上,在平臺上再做一次氧化鉻研磨拋光,目的是提高密封面的粗糙度精度等級。這樣可以提高吸氣閥的使用壽命,增強其密封性能,提高了壓縮機的比功率。把經氧化鉻研磨拋光好的閥座閥蓋用煤油清洗干凈,用風筒吹干(如果不等著急用,可以用紙蓋上防塵,自然風干也可以),換上新的閥片、緩沖片、升程墊、彈簧組裝好待用。
2、有氣量調節的吸氣閥
為節省能源,提高經濟效益,大多數活塞式壓縮機都要求具備氣量調節功能。即根據生產流程中氣量的變化,要求壓縮機的排氣量做出相應的調節,z*簡單可行的方法是通過壓開吸氣閥閥片的方式來實現。負荷調節器的閥桿將吸氣閥部件中壓叉分部件推向底部,使之壓住閥片,讓吸氣閥不再工作,根據生產流程中氣量的需要量,將氣缸的蓋側或軸側吸氣閥壓開,或者將吸氣閥全部壓開,達到25%、50%、75%、100%的氣量調節。有氣量調節功能的吸氣閥,其修復方法是:閥座、座蓋仍按上述的方法,用研磨法使密封面達到精度要求。所不同的是,閥座、閥蓋經研磨后其厚度有所減少,沒氣量調節的吸氣閥減薄量可忽略不計。而有氣量調節的吸氣閥要求壓叉壓住閥片時,閥片與閥蓋間要有0.05~0.1毫米的緩沖間隙值,由于經修復的閥座厚度減少,這時閥片與閥蓋之間的間隙就可能很小了,甚至沒有間隙了,壓叉壓住閥片如果沒有間隙的緩沖效果,閥片、閥蓋就會受到損傷,影響其使用壽命。所以必須把壓叉部件也要做相應的研磨,其壓叉的研磨量按閥座閥蓋的減薄量值,實際操作時,由于報廢氣閥銹蝕、磨損比較嚴重,準確的測量存在難度,z*可靠的辦法是,用手將壓叉部件壓住閥片,測量閥片與閥蓋的間隙值,當閥片與閥蓋間隙值達到0.05~0.1毫米時,就說明壓叉部件的研磨量恰到好處。把閥座、閥蓋、閥片、緩沖片、升程墊、彈簧等用煤油清洗干凈吹干,即可組裝待用了。
二、排氣閥的修復方法
活塞式壓縮機絕大多數采用上進下出的結構設計,所以排氣閥大多安裝于氣缸的下方。為了便于安裝,防止氣閥脫落,排氣閥的閥座配置兩個銷釘,拆裝時一定要注意,防止銷釘的脫落。因為銷釘脫落到氣缸里不被發現,會造成重大的設備事故。排氣閥的修復方法基本上與吸氣閥相同,所不同的是排氣閥的閥蓋可不必像吸氣閥蓋那樣仔細的研磨,達到設計要求即可。將經處理好的閥座閥蓋用煤油清洗干凈,吹干,換上新的閥片、彈簧、緩片、升程墊組裝好待用。順便提醒一點,氧氣壓縮機氣閥要進行脫脂處理后再安裝。
三、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
1.氣閥彈簧不能重復使用
氣閥是活塞式壓縮機的易損件,尤其是氣閥彈簧更容易出現斷裂事故。當氣閥出現問題拆檢時,或中修、大修期間拆檢氣閥時,除個別彈簧破損外大部分彈簧都完好,很多用戶會將這些用過的彈簧清洗后重新安裝使用,認為這是節約成本,其實這是一種錯誤做法。新舊氣閥彈簧混裝時,舊彈簧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剛度有所下降,新舊彈簧不能同步工作,閥片受力不均勻,舊氣閥彈簧已接近疲勞破壞周期等原因,這些原因都會縮短壓縮機正常工作周期。
2.控制同組氣閥彈簧的高度差
安裝到同一組氣閥的彈簧高度應力求一致,目的是每個彈簧都受力均勻,能同步工作。生產廠家大都要求每組氣閥彈簧高度差不超過0.2毫米,筆者認為同組氣閥彈簧高度差應控制在0.1毫米之內,以保證每組氣閥彈簧工作壽命基本達到一致。分析氣閥彈簧個別的s*先斷裝原因,每組氣閥里自由高度z*高的會z*先斷裂。因為它受力z*大,變形量z*大,壽命當然z*小,同組氣閥彈簧自由高度相差越大,氣閥的工作壽命就越低。
3.研磨減薄量的控制
閥座閥蓋靠研磨使其恢復精度,達到再利用的目的。研磨使閥蓋、閥座的厚度減少,為保證安全可靠有效的氣閥再利用,控制減薄量很重要。因閥座閥蓋的設計強度和剛度裕度都比較大,故強度和剛度并不是要控制減薄量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因閥蓋的減薄會降低閥片的升程,特別是吸氣閥的閥蓋要求粗糙度精度較高,更應注意控制其減薄量。閥片升程量誤差應控制在0.1毫米之內時,這樣對氣閥的工作性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故閥蓋的減薄值要控制在0.1毫米之內。一般氣體用的氣閥閥蓋每次研磨減薄量大約0.03毫米,含腐蝕性氣體的閥蓋減薄量0.05毫米左右,也就是說氣閥修復次數控制在2~3次為佳。
來源:沈陽鼓風機集團
【壓縮機網】前言
活塞式壓縮機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醫藥、礦山、能源等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它是通過活塞在氣缸內作往復運動,利用吸、排氣閥將氣體吸入排出提高氣體壓力的機械設備。全國約有幾十萬臺壓縮機在運行。每臺壓縮機有幾個至幾十個吸排氣閥工作。氣閥的工作壽命大約是8000小時,也就是說每年要有數以百萬計的氣閥在報廢。每個氣閥的價值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進口活塞式壓縮機的氣閥甚至要萬元以上,如果將這些氣閥全部報廢,那將是一筆數億元的經濟損失。本文提出將這些報廢氣閥起死回生重新應用到壓縮機上的方法,供活塞式壓縮機的用戶借鑒參考。
一、吸氣閥的修復方法
活塞式壓縮機吸氣閥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無氣量調節的吸氣閥,另一種是帶有氣量調節的吸氣閥。下面就兩種吸氣閥的修復方法說明如下:
1、無氣量調節的吸氣閥
活塞式壓縮機運轉8000小時(大約一年時間)后,進入了壓縮機的大修期,拆檢吸氣閥部件時會發現,吸氣閥閥座與閥片接觸的密封面部分已經出現了磨損、劃痕等影響密封性能的缺陷。由于吸氣閥密封面的缺陷,使吸氣閥漏氣,降低了壓縮機的工作效率,這就是壓縮機排氣量逐漸下降的原因之一,如果把這樣的吸氣閥清洗干凈后重新裝回壓縮機上,因為密封面缺陷沒有得到修復,漏氣的因素仍然存在,勢必造成整臺壓縮機組排氣量的下降,排氣溫度也要增高。當密封面損傷較嚴重時,排氣量將大幅度下降,排氣溫度也會增高許多。當排氣溫度超過控制溫度上限值時,整臺壓縮機組就會自動停機。因此,大多數壓縮機用戶會把大修后的氣閥組件更換新的,舊氣閥報廢,有的用戶則把密封面磨損不太嚴重的氣閥經清潔處理后,重新安裝到壓縮機氣缸上。通過上面的分析,很顯然這也是不正確的,是得不償失的。筆者認為這兩種處理方法都是不經濟的。z*好的處理方法是:準備兩塊500×500mm(當然是越大越好)鑄鐵平臺,平臺的平面度要小于1000/0.05毫米的精度等級,用機械潤滑油(把用過報廢的活塞式壓縮機潤滑油經沉淀后取上層的油即可)把100號金剛砂混合成漿糊狀涂抹到鑄鐵平臺上,將吸氣閥的閥座、閥蓋(也稱升程限制器以下略)密封面端置放到平臺上,沿水平方向均勻的旋轉移動,使密封面與平臺上的金剛沙混合物做摩擦運動,通過對閥座、閥蓋密封面均勻的研磨,達到密封面的平面度小于0.02毫米的平面度要求。注意在研磨過程中應讓平臺受到均勻的磨損,使整個鑄鐵平臺保證平面度不改變(即讓多個閥座、閥蓋在平臺的不同位置做研磨以保證平臺的均勻磨損)。當閥座閥蓋的密封面都出現了研磨的痕跡時,即說明已經研磨好了,利用煤油清洗干凈。在另一塊鑄鐵平臺上鋪上一塊大絨布,絨布上涂抹用機械油與氧化鉻膏混合成漿糊狀的混合物,把清洗好的閥座閥蓋放上,在平臺上再做一次氧化鉻研磨拋光,目的是提高密封面的粗糙度精度等級。這樣可以提高吸氣閥的使用壽命,增強其密封性能,提高了壓縮機的比功率。把經氧化鉻研磨拋光好的閥座閥蓋用煤油清洗干凈,用風筒吹干(如果不等著急用,可以用紙蓋上防塵,自然風干也可以),換上新的閥片、緩沖片、升程墊、彈簧組裝好待用。
2、有氣量調節的吸氣閥
為節省能源,提高經濟效益,大多數活塞式壓縮機都要求具備氣量調節功能。即根據生產流程中氣量的變化,要求壓縮機的排氣量做出相應的調節,z*簡單可行的方法是通過壓開吸氣閥閥片的方式來實現。負荷調節器的閥桿將吸氣閥部件中壓叉分部件推向底部,使之壓住閥片,讓吸氣閥不再工作,根據生產流程中氣量的需要量,將氣缸的蓋側或軸側吸氣閥壓開,或者將吸氣閥全部壓開,達到25%、50%、75%、100%的氣量調節。有氣量調節功能的吸氣閥,其修復方法是:閥座、座蓋仍按上述的方法,用研磨法使密封面達到精度要求。所不同的是,閥座、閥蓋經研磨后其厚度有所減少,沒氣量調節的吸氣閥減薄量可忽略不計。而有氣量調節的吸氣閥要求壓叉壓住閥片時,閥片與閥蓋間要有0.05~0.1毫米的緩沖間隙值,由于經修復的閥座厚度減少,這時閥片與閥蓋之間的間隙就可能很小了,甚至沒有間隙了,壓叉壓住閥片如果沒有間隙的緩沖效果,閥片、閥蓋就會受到損傷,影響其使用壽命。所以必須把壓叉部件也要做相應的研磨,其壓叉的研磨量按閥座閥蓋的減薄量值,實際操作時,由于報廢氣閥銹蝕、磨損比較嚴重,準確的測量存在難度,z*可靠的辦法是,用手將壓叉部件壓住閥片,測量閥片與閥蓋的間隙值,當閥片與閥蓋間隙值達到0.05~0.1毫米時,就說明壓叉部件的研磨量恰到好處。把閥座、閥蓋、閥片、緩沖片、升程墊、彈簧等用煤油清洗干凈吹干,即可組裝待用了。
二、排氣閥的修復方法
活塞式壓縮機絕大多數采用上進下出的結構設計,所以排氣閥大多安裝于氣缸的下方。為了便于安裝,防止氣閥脫落,排氣閥的閥座配置兩個銷釘,拆裝時一定要注意,防止銷釘的脫落。因為銷釘脫落到氣缸里不被發現,會造成重大的設備事故。排氣閥的修復方法基本上與吸氣閥相同,所不同的是排氣閥的閥蓋可不必像吸氣閥蓋那樣仔細的研磨,達到設計要求即可。將經處理好的閥座閥蓋用煤油清洗干凈,吹干,換上新的閥片、彈簧、緩片、升程墊組裝好待用。順便提醒一點,氧氣壓縮機氣閥要進行脫脂處理后再安裝。
三、幾點需要注意的問題
1.氣閥彈簧不能重復使用
氣閥是活塞式壓縮機的易損件,尤其是氣閥彈簧更容易出現斷裂事故。當氣閥出現問題拆檢時,或中修、大修期間拆檢氣閥時,除個別彈簧破損外大部分彈簧都完好,很多用戶會將這些用過的彈簧清洗后重新安裝使用,認為這是節約成本,其實這是一種錯誤做法。新舊氣閥彈簧混裝時,舊彈簧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剛度有所下降,新舊彈簧不能同步工作,閥片受力不均勻,舊氣閥彈簧已接近疲勞破壞周期等原因,這些原因都會縮短壓縮機正常工作周期。
2.控制同組氣閥彈簧的高度差
安裝到同一組氣閥的彈簧高度應力求一致,目的是每個彈簧都受力均勻,能同步工作。生產廠家大都要求每組氣閥彈簧高度差不超過0.2毫米,筆者認為同組氣閥彈簧高度差應控制在0.1毫米之內,以保證每組氣閥彈簧工作壽命基本達到一致。分析氣閥彈簧個別的s*先斷裝原因,每組氣閥里自由高度z*高的會z*先斷裂。因為它受力z*大,變形量z*大,壽命當然z*小,同組氣閥彈簧自由高度相差越大,氣閥的工作壽命就越低。
3.研磨減薄量的控制
閥座閥蓋靠研磨使其恢復精度,達到再利用的目的。研磨使閥蓋、閥座的厚度減少,為保證安全可靠有效的氣閥再利用,控制減薄量很重要。因閥座閥蓋的設計強度和剛度裕度都比較大,故強度和剛度并不是要控制減薄量的主要原因。重要的是因閥蓋的減薄會降低閥片的升程,特別是吸氣閥的閥蓋要求粗糙度精度較高,更應注意控制其減薄量。閥片升程量誤差應控制在0.1毫米之內時,這樣對氣閥的工作性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故閥蓋的減薄值要控制在0.1毫米之內。一般氣體用的氣閥閥蓋每次研磨減薄量大約0.03毫米,含腐蝕性氣體的閥蓋減薄量0.05毫米左右,也就是說氣閥修復次數控制在2~3次為佳。
來源:沈陽鼓風機集團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