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隨著中國制造業整體實力提升以及國際合作不斷加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走出國門,為產品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打響了“中國制造”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是q*z*大的工業技術博覽會,被稱為“世界工業發展的晴雨表”。今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主題為“融合的工業-加入網絡”。在此主題之下,展商將展示工業自動化和信息技術、能源和環境科技、動力傳動和控制、工業產品和生產工藝及服務和產品研發方面的前沿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工業4.0”、增材制造、能源效率和智能電網等是此次展會重點展示的工業潮流。
日前,在德國漢諾威舉行的2015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來自中國的展商超過1100家,數量創歷史紀錄。這其中有行業領軍企業,也有中小企業,他們海外推廣的側重各有不同,但都展現出強烈的“出海”意愿以及主動參與國際競爭的自信和勇氣。
打品牌
與大部分在“格子間”展位布展的中國企業不同,已做了8年外貿生意的天津市迅爾儀表科技有限公司,選擇在更能醒目展現公司形象的大面積獨立展位布展。
該公司國際貿易部負責人鄧彥斌表示,賺錢并不是企業走出去的w*目的,他們還希望能夠借助拓展海外市場打造民族品牌,轉變一些人對“中國制造”等于“低價低質”的錯誤認識,讓更多國家能夠了解和接受中國產品。
他認為,中國制造早已不僅僅依靠低價贏得市場,中國產品和服務質量以及技術能力近年來有很大提升。面對“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中國企業有意愿更多地走向海外,也有信心贏得國際競爭。
溫嶺市鑫磊空壓機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茆霞表達了類似觀點。她說,一些企業之前帶著低價產品進軍歐洲市場時曾遭遇反傾銷調查,但近年通過提升產品技術含量,獲得當地認證,已經逐漸適應海外市場并站穩腳跟。
本次工博會上,中國壓縮機行業參展企業除了鑫磊之外,其余企業數量明顯比去年多了一些,展品范圍也愈加寬泛,如通潤驅動、漢鐘精機、耐力、斯可絡、思科渦旋,還有相關的電機、控制器、后處理參展商,如中達、力達、英威騰、杭州日盛、無錫佳龍等,展出面積也相比去年更大。
展會現場,壓縮機國際品牌方面,阿特拉斯·科普柯、凱撒、寶華、日立、伯格BOGE、登福GD、ROTORCOMP、英格索蘭、GHH、西門子等q*各地相關企業悉數到場。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年不同的是,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展臺前,觀眾數量并沒有太大差距,這表明中國壓縮機產品開始受到外商關注。由此看來,在國內市場不是很樂觀的當下,企業陸續走出去,無疑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拓市場
“經過多年的技術投入和積淀,我們感覺到自己已經有了與國際同行競爭的實力,所以決定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湖北行星傳動設備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李文光說。
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規模達400人的減速機生產企業,今年第一次到海外參展。
李文光說,得益于過硬的自主技術和產品質量,他們的公司已經在國內市場取得一定成績,但還希望能有更大作為。這次參展是“出海”前的試水,今后將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在海外設立銷售機構。
相比之下,生產變頻器的深圳佛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有了更多海外經驗。該公司外貿部經理王亞軍介紹,他們從四五年前開始做出口,現在海外市場銷量已占到總銷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其產品主要市場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來漢諾威參展是希望能獲得更多資源,以進入更多市場。
謀轉型
對于一些中國企業來說,走出去是謀求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河北冀東發展集團以生產水泥起家,目前已通過海外并購將發展重點轉移到能源和環保技術。本屆工博會上,這家企業著重展示了低溫余熱發電設備、飛輪儲能系統以及高速離心鼓風機等產品。
冀東發展董事長張增光說,能量儲存、余熱回收等環保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他們已于2013年收購一家生產能源回收和能源儲存產品的美國公司,并且在美國和歐洲設立研發中心。
他認為,走出去不僅是為了拓展海外市場,更多的是通過海外并購可獲取先進技術,利用海外資源加強新技術研發會更加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
明趨勢
作為國內電氣行業的領軍企業,正泰集團今年已經是連續第十二年參加漢諾威工博會。對他們而言,工博會不僅是展示產品和技術的平臺,還是他們了解行業z*新趨勢,與q*領軍企業交流、學習的重要機會。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漢諾威工博會是世界工業發展的風向標,因此他們組織戰略、技術、生產、市場等各部門的負責人到工博會觀摩,以了解和把握行業創新動態和市場需求。
他認為,中國制造將來必須擺脫粗放、低端的加工生產方式,朝著高技術、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近幾年工博會持續關注的“工業4.0”、智能生產對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正泰目前已制定未來10年規劃,在生產方式上推進信息技術與工業自動化融合,在產品上著眼智能電網、分布式發電、智能家居、高端裝備等前沿領域。
南存輝表示,國內一些先進的制造企業已經感受到互聯網時代給傳統制造模式帶來的壓力,正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學習。他相信這些企業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帶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
【壓縮機網】隨著中國制造業整體實力提升以及國際合作不斷加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走出國門,為產品開拓海外市場的同時,也打響了“中國制造”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是q*z*大的工業技術博覽會,被稱為“世界工業發展的晴雨表”。今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主題為“融合的工業-加入網絡”。在此主題之下,展商將展示工業自動化和信息技術、能源和環境科技、動力傳動和控制、工業產品和生產工藝及服務和產品研發方面的前沿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工業4.0”、增材制造、能源效率和智能電網等是此次展會重點展示的工業潮流。
日前,在德國漢諾威舉行的2015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來自中國的展商超過1100家,數量創歷史紀錄。這其中有行業領軍企業,也有中小企業,他們海外推廣的側重各有不同,但都展現出強烈的“出海”意愿以及主動參與國際競爭的自信和勇氣。
打品牌
與大部分在“格子間”展位布展的中國企業不同,已做了8年外貿生意的天津市迅爾儀表科技有限公司,選擇在更能醒目展現公司形象的大面積獨立展位布展。
該公司國際貿易部負責人鄧彥斌表示,賺錢并不是企業走出去的w*目的,他們還希望能夠借助拓展海外市場打造民族品牌,轉變一些人對“中國制造”等于“低價低質”的錯誤認識,讓更多國家能夠了解和接受中國產品。
他認為,中國制造早已不僅僅依靠低價贏得市場,中國產品和服務質量以及技術能力近年來有很大提升。面對“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中國企業有意愿更多地走向海外,也有信心贏得國際競爭。
溫嶺市鑫磊空壓機有限公司銷售經理茆霞表達了類似觀點。她說,一些企業之前帶著低價產品進軍歐洲市場時曾遭遇反傾銷調查,但近年通過提升產品技術含量,獲得當地認證,已經逐漸適應海外市場并站穩腳跟。
本次工博會上,中國壓縮機行業參展企業除了鑫磊之外,其余企業數量明顯比去年多了一些,展品范圍也愈加寬泛,如通潤驅動、漢鐘精機、耐力、斯可絡、思科渦旋,還有相關的電機、控制器、后處理參展商,如中達、力達、英威騰、杭州日盛、無錫佳龍等,展出面積也相比去年更大。
展會現場,壓縮機國際品牌方面,阿特拉斯·科普柯、凱撒、寶華、日立、伯格BOGE、登福GD、ROTORCOMP、英格索蘭、GHH、西門子等q*各地相關企業悉數到場。值得注意的是,與往年不同的是,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展臺前,觀眾數量并沒有太大差距,這表明中國壓縮機產品開始受到外商關注。由此看來,在國內市場不是很樂觀的當下,企業陸續走出去,無疑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拓市場
“經過多年的技術投入和積淀,我們感覺到自己已經有了與國際同行競爭的實力,所以決定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湖北行星傳動設備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李文光說。
這家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規模達400人的減速機生產企業,今年第一次到海外參展。
李文光說,得益于過硬的自主技術和產品質量,他們的公司已經在國內市場取得一定成績,但還希望能有更大作為。這次參展是“出海”前的試水,今后將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在海外設立銷售機構。
相比之下,生產變頻器的深圳佛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有了更多海外經驗。該公司外貿部經理王亞軍介紹,他們從四五年前開始做出口,現在海外市場銷量已占到總銷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其產品主要市場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來漢諾威參展是希望能獲得更多資源,以進入更多市場。
謀轉型
對于一些中國企業來說,走出去是謀求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河北冀東發展集團以生產水泥起家,目前已通過海外并購將發展重點轉移到能源和環保技術。本屆工博會上,這家企業著重展示了低溫余熱發電設備、飛輪儲能系統以及高速離心鼓風機等產品。
冀東發展董事長張增光說,能量儲存、余熱回收等環保產品的市場潛力巨大。他們已于2013年收購一家生產能源回收和能源儲存產品的美國公司,并且在美國和歐洲設立研發中心。
他認為,走出去不僅是為了拓展海外市場,更多的是通過海外并購可獲取先進技術,利用海外資源加強新技術研發會更加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
明趨勢
作為國內電氣行業的領軍企業,正泰集團今年已經是連續第十二年參加漢諾威工博會。對他們而言,工博會不僅是展示產品和技術的平臺,還是他們了解行業z*新趨勢,與q*領軍企業交流、學習的重要機會。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漢諾威工博會是世界工業發展的風向標,因此他們組織戰略、技術、生產、市場等各部門的負責人到工博會觀摩,以了解和把握行業創新動態和市場需求。
他認為,中國制造將來必須擺脫粗放、低端的加工生產方式,朝著高技術、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近幾年工博會持續關注的“工業4.0”、智能生產對中國制造轉型升級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正泰目前已制定未來10年規劃,在生產方式上推進信息技術與工業自動化融合,在產品上著眼智能電網、分布式發電、智能家居、高端裝備等前沿領域。
南存輝表示,國內一些先進的制造企業已經感受到互聯網時代給傳統制造模式帶來的壓力,正加強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學習。他相信這些企業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帶動中國制造轉型升級。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