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正式提出“再制造”之后,其他工業發達國家也開始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目前,再制造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成為重要產業,涉及汽車、壓縮機、電子電器、機械設備、辦公用品等領域。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舉措之一,再制造是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再制造是以提升廢舊機電產品性能為目標,以機電產品全壽命周期設計和管理理念為依據,以節材、節能、環保、優質、高效為重要準則,通過先進制造技術和產業化制造方式,對廢舊機電產品進行修復和改造的一系列技術措施的總稱。再制造以報廢成型零件為毛胚,在不改變形狀和本體材質的前提下,借助于先進的再制造技術使其恢復功能和尺寸,這將大大省去生產本體材料所需的采礦、冶煉、鍛造(或注塑)、機械加工等多道復雜加工工序。再制造重啟了產品新的生命周期,是物質循環利用的有效途徑。據國際再制造行業組織統計,再制造節能60%、節材70%以上,成本不超過新品的50%。同時,再制造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原型新品,因此,再制造的高性價比成為其重要特征之一,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完美統一。
當前,我國的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而且能源資源有限,所以發達國家再制造業在節約能源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在美國新制造一臺汽車的能耗是再制造的6倍,新制造一臺汽車發電機的能耗是再制造的7倍,施樂公司的5100型復印機的再制造相對新品制造過程減少廢液量18%、固體廢物38%,二氧化碳等廢氣排放僅為23%。
再制造業與國家推行的“三去一降一補”政策要求吻合,再制造業還有利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比如,經營一家文印店或者低運營成本的初創企業,買一臺新款復印機需要10萬元以上,而買一臺同款再制造機只要兩萬多元,雖然價錢便宜很多,但功能基本一致。生產一臺復印機主要的污染物消耗碳排放在于注塑,而再制造復印機注塑件基本不用更換。假設買一臺新機能夠復印20萬張A4紙,一臺再制造的機器至少能印18萬張同品質的紙,這18萬張紙平均消耗的碳排放比新機消耗的少很多,這正是我們提倡的低碳經濟、大眾創業的z*好例證之一。
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國的再制造業開始于2005年,依舊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盡管在產業化程度、產值利潤和技術研發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再制造技術已經在汽車行業、國防軍事設備、航空航天等制造上得以驗證并應用,而且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正逐步發展到民用制造行業。
目前,許多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改革均涉及入境再制造領域,國家質檢總局也在支持自貿試驗區文件中,提到促進入境再制造產業發展。東北理光(福州)印刷設備有限公司是福建自貿試驗區內的一家生產維修再制造復印機的日資企業,該公司是日本理光旗下w*一家生產再制造復印機的企業。日本東北理光設立了北美、歐洲、亞太以及日本本部等舊工程復印機回收中心,回收的自有“理光”品牌舊工程復印機均經初步篩查、整修后發往我國。試點以來,歷次裝運前檢驗、成品技術檢測驗證,均能符合相關技術規范要求。該公司較好地把控了再制造料件安全質量,再制造全過程管理規范,在軟硬件方面持續符合入境再制造業務的要求。在硬件方面,其集塵系統、清洗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以及制造和測試設備均運行有效;在軟件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再制造工藝流程,以及品質保證等一系列標準文件,建立了生產管理數據鏈,有效管控從進貨到出貨各個環節。目前,該公司年產5000臺再制造工程復印機,每一臺機器的外觀和質量都符合新機標準,銷售價卻只有新機的十分之一。
入境再制造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有部分入境再制造企業設在自貿試驗區內。以上海自貿試驗區為例,有20多家再制造企業,多數是海外知名企業,享受著自貿試驗區的優惠政策,其中多數是兩頭在外,即舊機收購在外,再制造產品銷售在外。反之,不在自貿試驗區的入境再制造企業多數是內資企業,進口舊機電在國外采購,再制造產品的市場在國內,可惜多數公司的思路仍然停留在收購國外舊機電維修業務的層面。
從當前的行業整體情況來看,這個領域相關的改革創新,從頂層設計到實踐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在自貿試驗區的檢驗監管創新探索中,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加大政策法規研究,高規格準入,強化品牌意識、售后服務意識和知識產權意識,進一步規范入境再制造的檢驗監管,使其對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起到標桿引領作用。
一是完善再制造產業的相關法規。作為新興業態,再制造產業需要有更多的關于政策法規的梳理,可以借鑒一些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在產品上嚴格把關,在政策上積極扶持,發揮我國再制造業的后發優勢。
二是嚴格監管和檢驗。筆者曾經考察過國內一些內資入境維修再制造企業,發現有些企業的管理較松散,缺乏行業標桿,這樣的企業z*終僅成為進口舊機電維修企業,經過維修的產品z*終還是舊機電,而非屬于新機的再制造產品。更有甚者,某些企業打著再制造的旗號,享受相關政策優惠和補貼,但是產品質量沒有保證,同時低價沖擊著國內現有產業,對產業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作為監管部門,檢驗檢疫部門核準的入境維修再制造企業產品有內銷的,應該提高監管和檢驗等級,沒有達到再制造標準的相當于舊機電進口,應該予以拒絕。
三是鼓勵本品牌的再制造業務。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奔馳汽車有再制造的車輛出售,消費者愿意買由奔馳公司自己生產的再制造車,還是愿意選擇由其他非奔馳授權企業生產的奔馳再制造車呢?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因為本品牌的再制造不僅沒有知識產權的糾紛,而且產品技術體系更完善,質量有保證,售后服務更規范。因此,筆者建議為本品牌的再制造出臺更多優惠措施予以鼓勵,深度開發市場,這樣對規范入境再制造將起到積極作用。
再制造是新業態,是循環經濟的一個典型,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供給側改革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入境再制造起點較高,應該成為我國再制造業發展的標桿。檢驗檢疫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再制造企業的監管,通過強調品牌和售后服務,逐步完善行業管理,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舉措之一,再制造是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再制造是以提升廢舊機電產品性能為目標,以機電產品全壽命周期設計和管理理念為依據,以節材、節能、環保、優質、高效為重要準則,通過先進制造技術和產業化制造方式,對廢舊機電產品進行修復和改造的一系列技術措施的總稱。再制造以報廢成型零件為毛胚,在不改變形狀和本體材質的前提下,借助于先進的再制造技術使其恢復功能和尺寸,這將大大省去生產本體材料所需的采礦、冶煉、鍛造(或注塑)、機械加工等多道復雜加工工序。再制造重啟了產品新的生命周期,是物質循環利用的有效途徑。據國際再制造行業組織統計,再制造節能60%、節材70%以上,成本不超過新品的50%。同時,再制造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可以達到甚至超過原型新品,因此,再制造的高性價比成為其重要特征之一,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完美統一。
當前,我國的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而且能源資源有限,所以發達國家再制造業在節約能源方面的經驗值得借鑒。在美國新制造一臺汽車的能耗是再制造的6倍,新制造一臺汽車發電機的能耗是再制造的7倍,施樂公司的5100型復印機的再制造相對新品制造過程減少廢液量18%、固體廢物38%,二氧化碳等廢氣排放僅為23%。
再制造業與國家推行的“三去一降一補”政策要求吻合,再制造業還有利于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比如,經營一家文印店或者低運營成本的初創企業,買一臺新款復印機需要10萬元以上,而買一臺同款再制造機只要兩萬多元,雖然價錢便宜很多,但功能基本一致。生產一臺復印機主要的污染物消耗碳排放在于注塑,而再制造復印機注塑件基本不用更換。假設買一臺新機能夠復印20萬張A4紙,一臺再制造的機器至少能印18萬張同品質的紙,這18萬張紙平均消耗的碳排放比新機消耗的少很多,這正是我們提倡的低碳經濟、大眾創業的z*好例證之一。
嚴格意義上來講,我國的再制造業開始于2005年,依舊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盡管在產業化程度、產值利潤和技術研發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再制造技術已經在汽車行業、國防軍事設備、航空航天等制造上得以驗證并應用,而且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正逐步發展到民用制造行業。
目前,許多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改革均涉及入境再制造領域,國家質檢總局也在支持自貿試驗區文件中,提到促進入境再制造產業發展。東北理光(福州)印刷設備有限公司是福建自貿試驗區內的一家生產維修再制造復印機的日資企業,該公司是日本理光旗下w*一家生產再制造復印機的企業。日本東北理光設立了北美、歐洲、亞太以及日本本部等舊工程復印機回收中心,回收的自有“理光”品牌舊工程復印機均經初步篩查、整修后發往我國。試點以來,歷次裝運前檢驗、成品技術檢測驗證,均能符合相關技術規范要求。該公司較好地把控了再制造料件安全質量,再制造全過程管理規范,在軟硬件方面持續符合入境再制造業務的要求。在硬件方面,其集塵系統、清洗系統、污水處理系統,以及制造和測試設備均運行有效;在軟件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再制造工藝流程,以及品質保證等一系列標準文件,建立了生產管理數據鏈,有效管控從進貨到出貨各個環節。目前,該公司年產5000臺再制造工程復印機,每一臺機器的外觀和質量都符合新機標準,銷售價卻只有新機的十分之一。
入境再制造產業的發展前景廣闊,有部分入境再制造企業設在自貿試驗區內。以上海自貿試驗區為例,有20多家再制造企業,多數是海外知名企業,享受著自貿試驗區的優惠政策,其中多數是兩頭在外,即舊機收購在外,再制造產品銷售在外。反之,不在自貿試驗區的入境再制造企業多數是內資企業,進口舊機電在國外采購,再制造產品的市場在國內,可惜多數公司的思路仍然停留在收購國外舊機電維修業務的層面。
從當前的行業整體情況來看,這個領域相關的改革創新,從頂層設計到實踐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在自貿試驗區的檢驗監管創新探索中,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加大政策法規研究,高規格準入,強化品牌意識、售后服務意識和知識產權意識,進一步規范入境再制造的檢驗監管,使其對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起到標桿引領作用。
一是完善再制造產業的相關法規。作為新興業態,再制造產業需要有更多的關于政策法規的梳理,可以借鑒一些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在產品上嚴格把關,在政策上積極扶持,發揮我國再制造業的后發優勢。
二是嚴格監管和檢驗。筆者曾經考察過國內一些內資入境維修再制造企業,發現有些企業的管理較松散,缺乏行業標桿,這樣的企業z*終僅成為進口舊機電維修企業,經過維修的產品z*終還是舊機電,而非屬于新機的再制造產品。更有甚者,某些企業打著再制造的旗號,享受相關政策優惠和補貼,但是產品質量沒有保證,同時低價沖擊著國內現有產業,對產業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作為監管部門,檢驗檢疫部門核準的入境維修再制造企業產品有內銷的,應該提高監管和檢驗等級,沒有達到再制造標準的相當于舊機電進口,應該予以拒絕。
三是鼓勵本品牌的再制造業務。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奔馳汽車有再制造的車輛出售,消費者愿意買由奔馳公司自己生產的再制造車,還是愿意選擇由其他非奔馳授權企業生產的奔馳再制造車呢?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因為本品牌的再制造不僅沒有知識產權的糾紛,而且產品技術體系更完善,質量有保證,售后服務更規范。因此,筆者建議為本品牌的再制造出臺更多優惠措施予以鼓勵,深度開發市場,這樣對規范入境再制造將起到積極作用。
再制造是新業態,是循環經濟的一個典型,對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供給側改革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入境再制造起點較高,應該成為我國再制造業發展的標桿。檢驗檢疫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再制造企業的監管,通過強調品牌和售后服務,逐步完善行業管理,為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