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根據空壓機的結構,滑油中的水可能有兩個來源,一是缸套冷卻水泄漏,一是曲拐箱內空氣凝水。 滑油與水本來不會乳化;但若有某些具有兩親性質的物質吸附并富集在油水界面上,就可能改變界面狀態(降低界面張力),增加其表面活性,一種液體離散為許多微粒分散于另一種液體中,從而導致乳化。這些能增加兩種液體表面活性并使它們乳化的物質稱為乳化劑。乳化,指兩種液體充分混和成為乳狀液。能導致滑油與水乳化的乳化劑種類很多,而且導致滑油與水乳化所需乳化劑的量很少,很難確定該乳化劑的成分,只能從導致滑油乳化的水分來源分析。
經打開油底殼反復檢查,未發現缸套密封圈破損和缸套裂紋漏水,可排除缸套冷卻水漏泄。空壓機機殼內的空氣冷凝水――設:夏季海面空氣壓力0MPa(同標準大氣壓力,以下壓力均為表壓力),夏季海面相對濕度p=60%(般高于60%),夏季機艙平均空氣溫度f =30(夏季機艙平均氣溫一般都高于30)。由(標準大氣壓下濕空氣焓熵圖)可知,從空氣相對濕度60%和夏季機艙平均空氣溫度30丈(對應圖中“A”點),冷卻到開始凝水的相對濕度100%(對應圖中“B”點),是一條空氣含濕量不變的垂線,B點對應的大氣露點溫度td是22;再根據壓力露點和大氣露點換算圖(見),大氣露含濕z*d某輪主空壓機滑油乳化故障分析標準大氣壓下空氣焓熵圖斜線對應的壓力分別是0、0.1、0.3、0.5、0.7、丨。0、丨。7、2.0MPa壓力露點和大氣露點和大氣露點換算圖某輪主空壓機滑油乳化故障分析――黃文龍王連海。47某重油分油機排水口跑油故障一例分析上海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吳文發王相偉1700-1800r/min,額定分油量21500L/h,控制單元EPC-41,氣控恒流量調節系統(MCFR)調節進分油機燃油流量保持恒定(實際使用分油量3400L/h左右),供油泵是正容積式螺桿泵,1990年出廠。 如所周知,離心分離的原理是待凈化燃油,經過高速旋轉的諸多分離片夾層被分離:水和雜質沿上分離片的下平面被甩出z*后積聚到泥渣空間;分離水沿頂盤與分離筒蓋間經水葉輪泵出;凈化后的燃油,經頂盤內部的液位環(LEVELRING)達到出油腔,形成一條隨分離筒高速旋轉的液體環帶,其外邊緣的燃油在離心動能作用下進入出油葉輪孔道增容(減速)擴壓,從凈油出口管排出。
作為分水機,使用與燃油密度適應的比重環作為分雜機,使用z*小直徑比重環(分雜環theclarifierdisc,口徑66mm)和口徑116mm的液位環。 No.2重油分油機作為分水機運行時,較長時間持續下述異常:從出水口玻璃觀察鏡看到分離水變黑和乳化,表明有油排出;常有分油機出口排油低壓報警;統計分析燃油出渣率高達2%,超過供油商提供的常規出渣率(約1%)。
顯然,N.2重油分油機的該故障,不是排渣口跑油,而是排水口跑油且不穩定。 鑒于該故障持續較長時間,先后多次檢查和調整未能消除。這次接手處理此故障的思路是,列出導致排壓力表實測,z*高達到0.2MPa)。根據前面利用和的分析,若曲拐箱內相對濕度60%空氣壓力達到0.2MPa,大氣露點溫度td=22丈,按對應曲拐箱壓力0.2MPa的斜線,可查得壓力露點溫度Td是38丈,高出缸套冷卻水溫度(30丈)更多,曲拐箱凝水會更多。設備投入使用的前幾年,缸套/活塞環磨損少,竄氣少,能及時排出,曲拐箱壓力不高,所以凝水少。隨著缸套/活塞環磨損增加,竄氣多了,又不能及時排出,導致曲拐箱壓力增高,具備了生成凝水的條件。取下原透氣口單向閥的球,油底殼滑油換新,使用500小時滑油無乳化。由此證實以上分析正確。
可手動調節減少冷卻海水流量;或者就近從其他設備冷卻海水出水引一路作為空壓機冷卻水。糾正措施改進透氣口裝置。封堵曲拐箱原透氣口,新裝透氣彎管(見),開口處加裝一個鐵絲網罩(據個人經驗建議近孔1mmx 1mm)以防雜物被吸入,增強透氣效果,防止曲拐箱壓力過高。
經打開油底殼反復檢查,未發現缸套密封圈破損和缸套裂紋漏水,可排除缸套冷卻水漏泄。空壓機機殼內的空氣冷凝水――設:夏季海面空氣壓力0MPa(同標準大氣壓力,以下壓力均為表壓力),夏季海面相對濕度p=60%(般高于60%),夏季機艙平均空氣溫度f =30(夏季機艙平均氣溫一般都高于30)。由(標準大氣壓下濕空氣焓熵圖)可知,從空氣相對濕度60%和夏季機艙平均空氣溫度30丈(對應圖中“A”點),冷卻到開始凝水的相對濕度100%(對應圖中“B”點),是一條空氣含濕量不變的垂線,B點對應的大氣露點溫度td是22;再根據壓力露點和大氣露點換算圖(見),大氣露含濕z*d某輪主空壓機滑油乳化故障分析標準大氣壓下空氣焓熵圖斜線對應的壓力分別是0、0.1、0.3、0.5、0.7、丨。0、丨。7、2.0MPa壓力露點和大氣露點和大氣露點換算圖某輪主空壓機滑油乳化故障分析――黃文龍王連海。47某重油分油機排水口跑油故障一例分析上海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吳文發王相偉1700-1800r/min,額定分油量21500L/h,控制單元EPC-41,氣控恒流量調節系統(MCFR)調節進分油機燃油流量保持恒定(實際使用分油量3400L/h左右),供油泵是正容積式螺桿泵,1990年出廠。 如所周知,離心分離的原理是待凈化燃油,經過高速旋轉的諸多分離片夾層被分離:水和雜質沿上分離片的下平面被甩出z*后積聚到泥渣空間;分離水沿頂盤與分離筒蓋間經水葉輪泵出;凈化后的燃油,經頂盤內部的液位環(LEVELRING)達到出油腔,形成一條隨分離筒高速旋轉的液體環帶,其外邊緣的燃油在離心動能作用下進入出油葉輪孔道增容(減速)擴壓,從凈油出口管排出。
作為分水機,使用與燃油密度適應的比重環作為分雜機,使用z*小直徑比重環(分雜環theclarifierdisc,口徑66mm)和口徑116mm的液位環。 No.2重油分油機作為分水機運行時,較長時間持續下述異常:從出水口玻璃觀察鏡看到分離水變黑和乳化,表明有油排出;常有分油機出口排油低壓報警;統計分析燃油出渣率高達2%,超過供油商提供的常規出渣率(約1%)。
顯然,N.2重油分油機的該故障,不是排渣口跑油,而是排水口跑油且不穩定。 鑒于該故障持續較長時間,先后多次檢查和調整未能消除。這次接手處理此故障的思路是,列出導致排壓力表實測,z*高達到0.2MPa)。根據前面利用和的分析,若曲拐箱內相對濕度60%空氣壓力達到0.2MPa,大氣露點溫度td=22丈,按對應曲拐箱壓力0.2MPa的斜線,可查得壓力露點溫度Td是38丈,高出缸套冷卻水溫度(30丈)更多,曲拐箱凝水會更多。設備投入使用的前幾年,缸套/活塞環磨損少,竄氣少,能及時排出,曲拐箱壓力不高,所以凝水少。隨著缸套/活塞環磨損增加,竄氣多了,又不能及時排出,導致曲拐箱壓力增高,具備了生成凝水的條件。取下原透氣口單向閥的球,油底殼滑油換新,使用500小時滑油無乳化。由此證實以上分析正確。
可手動調節減少冷卻海水流量;或者就近從其他設備冷卻海水出水引一路作為空壓機冷卻水。糾正措施改進透氣口裝置。封堵曲拐箱原透氣口,新裝透氣彎管(見),開口處加裝一個鐵絲網罩(據個人經驗建議近孔1mmx 1mm)以防雜物被吸入,增強透氣效果,防止曲拐箱壓力過高。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