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根據《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及《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新建天然氣主干及配套管道4萬公里,至2020年總里程達到10.4萬公里,干線輸氣能力超過4000億立方米/年,到2025年總里程達到16.3萬公里。2019年3月發布的《石油天然氣規劃管理辦法》,要求油氣管道形成全國“一張網”,油氣管道、接收站及儲氣庫屬于重點項目,項目實施過程中接受第三方機構的評估和監控,督促相關行業投資。此舉將大大提升天然氣壓縮機的市場潛力!
日前,石油天然氣管道公司組建方案已獲批,并列入2019年國資委重點工作計劃,有望于今年年內正式成立,最快有望在年中進行。新公司將通過收購“三桶油”的存量相關資產,進行清查評估后完成資產交割,通過市場化方式對管道公司進行運營。
天然氣供不應求倒逼管網改革
2018年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80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1%,各行業用氣量均大幅增長。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截至2017年底,我國建成運行的長輸天然氣管線總里程7.4萬公里,但干線管道密度只有7.3米/平方公里,只有美國的1/8、法國的1/9、德國的1/10,互聯互通程度非常低。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預計到2020、2025年,我國天然氣主干管道將分別達到10.4萬公里、16.3萬公里。與這一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成立油氣管道公司,主要是解決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和管道建設滯后的問題。”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研究會研究員周麗莎認為,通過建設管道公司,可以減少重復建設、減少資源占用,降低投資、運營成本,提升服務品質和提高改革成效。
近年來,以中石油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順應改革需要,動作頻頻。目前中石油已成立中油管道公司以及專注于銷售的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完成了管道和銷售業務獨立運行,實現了“運銷分離”、公平開放等要求。
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一些省管網公司也正逐步推出“運銷分離”、公平開放和引入各類資本等措施。去年年底,中海油天津LNG接收站儲存的天然氣經由31.5公里的新建管道順利進入中國石油華北天然氣管網,標志著中國海油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一期工程互聯互通段成功建成通氣。
“大方向已經定了,現在不剝都不行了。”一位石油行業資深人士表示,按照十三五規劃,2020年我國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應達到3600億立方米以上,這意味著,今年和明年每年都要至少增加400億立方米,而新增的天然氣必須與管道配套才能增加,管道建設跟不上就會成為發展瓶頸。目前石油石化很多跨省大管道都已經實現了混合所有制,資產剝離收購也正在加速進行,成立油氣管道公司已是迫在眉睫。此外,目前石油公司都是根據自己的資源來建設管道,各自對管道投入缺乏戰略規劃,成立管網公司將統籌考慮區域資源配置,在管道建設上也將考慮的更加長遠。
管網外部獨立是大勢所趨
“管網分離是大勢所趨。目前三大油企各自的管網都已經基本分開,改革比較大的動作就是外部獨立,將所有的管道整合成一家公司。“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目前來看,油氣管網體制改革雖然會面對一些“障礙”,但我國政策的方向是明確的,油氣管網建設將是今年可期待的改革措施。
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去年年底發布的《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新成立的國家管網公司將順應我國現行國企改革思路,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新管網公司將三大石油公司剝離的管道資產轉入后,將謀求資本化、證券化,通過上市廣泛引入社會資本,加大管網投資建設力度。
報告稱,新管網公司的建立將分三階段進行:
首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中國海油將旗下管道資產及員工剝離,并轉移至新公司,再按各自管道資產的估值厘定新公司的股權比例;
其次,新管網公司獲注入資產后,擬引入約50%社會資本,包括國家投資基金及民營資本,新資金將用于擴建管網;
第三,新管網公司將尋求上市。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今年油氣管道公司的組建將是油氣體制改革中關鍵的一步。隨著油氣管道公司成立,其它開發天然氣的平臺都可以并入到管網來進行銷售,將使中國的天然氣得到一個更高的發展。同時,將打破中石油的縱向壟斷,有利于石油公司注重上游資源的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會加速,對下一步擴大市場會有很大幫助,長期看一定會使石油公司煥發活力。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認為,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原則,管網獨立采取分步走的路徑,待時機成熟后成立獨立的管網公司,實際上類似于國家電網公司。目前我國原油、成品油、天然氣長距離輸送管道基本上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屬管道公司建設,已經實質上形成了對油氣管輸行業的壟斷。以往管道建設招標,更多的向石油系統內企業傾斜,如果管網獨立,民營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管道訂單,管網分開將有利于打破石油石化行業的一體化壟斷,增強行業的競爭力,對現有的格局將有很大的沖擊。因此,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干線管道獨立符合當前中國油氣行業的實際。以管網第三方公平準入改革為突破口,按“財務獨立—業務獨立—產權獨立”三步走的戰略,逐步推進廠網、網銷、輸配、儲運的分離,最終實現管網獨立。
宏觀市場催生管道壓縮機巨大需求
根據“十三五”規劃,預計天然氣管網2020年建成10.4萬公里,而2018年天然氣管網里程7.7萬公里,2019年仍有2.5萬公里的建設工程待實現。天然氣長輸管道投資將利好天然氣集輸壓縮機設備及管材制造、工程施工企業。
例如,天然氣在輸氣管道的流動過程中由于各種摩擦阻力損失,其壓力會不斷下降,從而導致輸氣管道通過能力的降低,因此,僅依靠天然的地層壓力長距離輸送大量的天然氣顯然不可能。為在輸氣管道中保持規定的天然氣流量,并保證天然氣在管道沿線的最優壓力,就必須建造壓氣站。因此,在干線輸氣管道上,通常每隔100-200km建造一座中間壓氣站。如果取中間值150km,2.5萬公里就需要建設160余座長輸管線壓縮機站。到2025年,預計將有超過1000座壓氣站。
一般來說,首站壓氣站通常選用離心式壓縮機或往復活塞式壓縮機,中間站選用離心式壓縮機來提高氣體壓力,增壓站由于所需增加的壓力較大而常選用往復活塞式壓縮機。根據輸氣量的大小和增壓的不同,壓氣站內可采用多臺壓縮機并聯或串聯的組合形式。
長輸管道的建設也要配套儲氣庫,增壓站建在有地下儲氣庫的地方,其用途是從干線輸氣管道中把天然氣壓送到地下儲氣庫中和從天然氣儲氣庫中抽出天然氣(通常是在冬季)將其送入干線輸氣管道或直接將天然氣送給用戶。據了解,中國石化在中原油田區域去年年中已落實儲氣庫庫址16個,落實庫容556億立方米。除了緊鑼密鼓建設的文23儲氣庫,“十三五”期間,中國石化還將在中原油田規劃新建4個儲氣庫。
2019-2020年間最少需要1000億元才能滿足2025年超過4000億方的國內天然氣需求。預計2019-2020年天然氣管網投資額將接近3000億元,其中管材投資額將達到1800億元。2019-2025年將新建8.6萬公里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平均年投資額將超過1000億元。考慮美國天然氣管道建設成熟,一億方天然氣消費配套的管道長度為41公里,而我國僅為32公里。以現有的投資規劃僅夠滿足基礎需要,后續投資空間仍然很大。
![全國油氣管網鬧獨立,天然氣壓縮機市場有多大?](/uploadfile/2019/0412/20190412053920654.jpg)
日前,石油天然氣管道公司組建方案已獲批,并列入2019年國資委重點工作計劃,有望于今年年內正式成立,最快有望在年中進行。新公司將通過收購“三桶油”的存量相關資產,進行清查評估后完成資產交割,通過市場化方式對管道公司進行運營。
天然氣供不應求倒逼管網改革
2018年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80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1%,各行業用氣量均大幅增長。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截至2017年底,我國建成運行的長輸天然氣管線總里程7.4萬公里,但干線管道密度只有7.3米/平方公里,只有美國的1/8、法國的1/9、德國的1/10,互聯互通程度非常低。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預計到2020、2025年,我國天然氣主干管道將分別達到10.4萬公里、16.3萬公里。與這一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成立油氣管道公司,主要是解決天然氣管網的互聯互通和管道建設滯后的問題。”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研究會研究員周麗莎認為,通過建設管道公司,可以減少重復建設、減少資源占用,降低投資、運營成本,提升服務品質和提高改革成效。
近年來,以中石油為代表的大型石油公司順應改革需要,動作頻頻。目前中石油已成立中油管道公司以及專注于銷售的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完成了管道和銷售業務獨立運行,實現了“運銷分離”、公平開放等要求。
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一些省管網公司也正逐步推出“運銷分離”、公平開放和引入各類資本等措施。去年年底,中海油天津LNG接收站儲存的天然氣經由31.5公里的新建管道順利進入中國石油華北天然氣管網,標志著中國海油蒙西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項目一期工程互聯互通段成功建成通氣。
“大方向已經定了,現在不剝都不行了。”一位石油行業資深人士表示,按照十三五規劃,2020年我國天然氣綜合保供能力應達到3600億立方米以上,這意味著,今年和明年每年都要至少增加400億立方米,而新增的天然氣必須與管道配套才能增加,管道建設跟不上就會成為發展瓶頸。目前石油石化很多跨省大管道都已經實現了混合所有制,資產剝離收購也正在加速進行,成立油氣管道公司已是迫在眉睫。此外,目前石油公司都是根據自己的資源來建設管道,各自對管道投入缺乏戰略規劃,成立管網公司將統籌考慮區域資源配置,在管道建設上也將考慮的更加長遠。
管網外部獨立是大勢所趨
“管網分離是大勢所趨。目前三大油企各自的管網都已經基本分開,改革比較大的動作就是外部獨立,將所有的管道整合成一家公司。“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目前來看,油氣管網體制改革雖然會面對一些“障礙”,但我國政策的方向是明確的,油氣管網建設將是今年可期待的改革措施。
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去年年底發布的《2019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新成立的國家管網公司將順應我國現行國企改革思路,由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新管網公司將三大石油公司剝離的管道資產轉入后,將謀求資本化、證券化,通過上市廣泛引入社會資本,加大管網投資建設力度。
![全國油氣管網鬧獨立,天然氣壓縮機市場有多大?](/uploadfile/2019/0412/20190412054218462.jpg)
報告稱,新管網公司的建立將分三階段進行:
首先,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中國海油將旗下管道資產及員工剝離,并轉移至新公司,再按各自管道資產的估值厘定新公司的股權比例;
其次,新管網公司獲注入資產后,擬引入約50%社會資本,包括國家投資基金及民營資本,新資金將用于擴建管網;
第三,新管網公司將尋求上市。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今年油氣管道公司的組建將是油氣體制改革中關鍵的一步。隨著油氣管道公司成立,其它開發天然氣的平臺都可以并入到管網來進行銷售,將使中國的天然氣得到一個更高的發展。同時,將打破中石油的縱向壟斷,有利于石油公司注重上游資源的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會加速,對下一步擴大市場會有很大幫助,長期看一定會使石油公司煥發活力。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認為,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原則,管網獨立采取分步走的路徑,待時機成熟后成立獨立的管網公司,實際上類似于國家電網公司。目前我國原油、成品油、天然氣長距離輸送管道基本上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下屬管道公司建設,已經實質上形成了對油氣管輸行業的壟斷。以往管道建設招標,更多的向石油系統內企業傾斜,如果管網獨立,民營企業有望獲得更多管道訂單,管網分開將有利于打破石油石化行業的一體化壟斷,增強行業的競爭力,對現有的格局將有很大的沖擊。因此,分步推進國有大型油氣企業干線管道獨立符合當前中國油氣行業的實際。以管網第三方公平準入改革為突破口,按“財務獨立—業務獨立—產權獨立”三步走的戰略,逐步推進廠網、網銷、輸配、儲運的分離,最終實現管網獨立。
宏觀市場催生管道壓縮機巨大需求
根據“十三五”規劃,預計天然氣管網2020年建成10.4萬公里,而2018年天然氣管網里程7.7萬公里,2019年仍有2.5萬公里的建設工程待實現。天然氣長輸管道投資將利好天然氣集輸壓縮機設備及管材制造、工程施工企業。
例如,天然氣在輸氣管道的流動過程中由于各種摩擦阻力損失,其壓力會不斷下降,從而導致輸氣管道通過能力的降低,因此,僅依靠天然的地層壓力長距離輸送大量的天然氣顯然不可能。為在輸氣管道中保持規定的天然氣流量,并保證天然氣在管道沿線的最優壓力,就必須建造壓氣站。因此,在干線輸氣管道上,通常每隔100-200km建造一座中間壓氣站。如果取中間值150km,2.5萬公里就需要建設160余座長輸管線壓縮機站。到2025年,預計將有超過1000座壓氣站。
![全國油氣管網鬧獨立,天然氣壓縮機市場有多大?](/uploadfile/2019/0412/20190412054240997.jpg)
一般來說,首站壓氣站通常選用離心式壓縮機或往復活塞式壓縮機,中間站選用離心式壓縮機來提高氣體壓力,增壓站由于所需增加的壓力較大而常選用往復活塞式壓縮機。根據輸氣量的大小和增壓的不同,壓氣站內可采用多臺壓縮機并聯或串聯的組合形式。
長輸管道的建設也要配套儲氣庫,增壓站建在有地下儲氣庫的地方,其用途是從干線輸氣管道中把天然氣壓送到地下儲氣庫中和從天然氣儲氣庫中抽出天然氣(通常是在冬季)將其送入干線輸氣管道或直接將天然氣送給用戶。據了解,中國石化在中原油田區域去年年中已落實儲氣庫庫址16個,落實庫容556億立方米。除了緊鑼密鼓建設的文23儲氣庫,“十三五”期間,中國石化還將在中原油田規劃新建4個儲氣庫。
2019-2020年間最少需要1000億元才能滿足2025年超過4000億方的國內天然氣需求。預計2019-2020年天然氣管網投資額將接近3000億元,其中管材投資額將達到1800億元。2019-2025年將新建8.6萬公里的天然氣長輸管道,平均年投資額將超過1000億元。考慮美國天然氣管道建設成熟,一億方天然氣消費配套的管道長度為41公里,而我國僅為32公里。以現有的投資規劃僅夠滿足基礎需要,后續投資空間仍然很大。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