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轉眼間只余三分之一,各家壓縮機企業收成如何,暫為未知。不過相比去年同期,甚至年初,大機市場未變,小機市場卻有了明顯的變化。
變化之一:在過去一年多旺盛的市場需求刺激下,從2017年中到2018年上半年,一些企業不管是在政府扶持下異地搬遷建廠,還是在原址上增加生產線,抑或是搶風口新近入行,總之小機市場在極速擴張產能。這些原本已經占據壓縮機行業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產能,可能要擴大至五分之一多,甚至到四分之一。
對此,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這些企業大多是新成立的品牌,市場定位中端或以下,其銷售方式、生產方式和運營模式與傳統的壓縮機企業有較大差異。比如,發貨要全款,每臺機子只掙非常微薄的利潤,然后靠走量來維持運營……總體感覺是,在以做快銷品的方式做工業壓縮機。
變化之二:今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由于受產能調整、環保督查等因素影響,石化、鋼鐵、熱電、冶煉等壓縮機重要應用產業的大機銷售增速下滑;與此同時,小機市場也不如之前行業預期,增長略顯疲軟。不過,與整個國家工業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的壓縮機行業增速降級,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政府去年密集批復的大規模計劃項目已基本落地實施,工程建設須首先采購的設備也已到位;其次,各省市都在進行供給側改革,煤炭、鋼鐵、礦山等過剩產能已淘汰過半;再次,多輪環保督查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深入、持續開展,大量“散亂污”企業被關停,而新增需求并不明顯……多種市場因素交織下,引發上一輪壓縮機銷量迅猛增長的基礎正在瓦解,這可能是目前乃至后半年及明后年都要面臨的行業態勢。
結合上述兩種變化,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一個問題:當前,在高、中、低端市場穩定,大機和小機均衡發展的情況下,各壓縮機企業是真的供不應求,還是誤判了局勢,在盲目跟風擴張?如果這種產能擴張是隨著市場利好和企業根據自身發展而做出的慎重決定,自然無可厚非,但倘若不是,那么一旦達產必將給本已逐漸趨于良性競爭的壓縮機市場帶來嚴重不利和巨大沖擊,企業間的價格戰也將在所難免。
不可否認,預估市場前景、研判行業形勢,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行為是企業的基本權利,但為壓縮機行業和企業良性發展計,我們有必要發出預警:產能擴張須謹防“虛火”過旺,引發新一輪產能過剩。屆時,受傷最重的恐怕還是壓縮機企業自己!
變化之一:在過去一年多旺盛的市場需求刺激下,從2017年中到2018年上半年,一些企業不管是在政府扶持下異地搬遷建廠,還是在原址上增加生產線,抑或是搶風口新近入行,總之小機市場在極速擴張產能。這些原本已經占據壓縮機行業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產能,可能要擴大至五分之一多,甚至到四分之一。
對此,我們注意到一個細節:這些企業大多是新成立的品牌,市場定位中端或以下,其銷售方式、生產方式和運營模式與傳統的壓縮機企業有較大差異。比如,發貨要全款,每臺機子只掙非常微薄的利潤,然后靠走量來維持運營……總體感覺是,在以做快銷品的方式做工業壓縮機。
變化之二:今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由于受產能調整、環保督查等因素影響,石化、鋼鐵、熱電、冶煉等壓縮機重要應用產業的大機銷售增速下滑;與此同時,小機市場也不如之前行業預期,增長略顯疲軟。不過,與整個國家工業經濟形勢緊密相連的壓縮機行業增速降級,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政府去年密集批復的大規模計劃項目已基本落地實施,工程建設須首先采購的設備也已到位;其次,各省市都在進行供給側改革,煤炭、鋼鐵、礦山等過剩產能已淘汰過半;再次,多輪環保督查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深入、持續開展,大量“散亂污”企業被關停,而新增需求并不明顯……多種市場因素交織下,引發上一輪壓縮機銷量迅猛增長的基礎正在瓦解,這可能是目前乃至后半年及明后年都要面臨的行業態勢。
結合上述兩種變化,我們必須認真思考一個問題:當前,在高、中、低端市場穩定,大機和小機均衡發展的情況下,各壓縮機企業是真的供不應求,還是誤判了局勢,在盲目跟風擴張?如果這種產能擴張是隨著市場利好和企業根據自身發展而做出的慎重決定,自然無可厚非,但倘若不是,那么一旦達產必將給本已逐漸趨于良性競爭的壓縮機市場帶來嚴重不利和巨大沖擊,企業間的價格戰也將在所難免。
不可否認,預估市場前景、研判行業形勢,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行為是企業的基本權利,但為壓縮機行業和企業良性發展計,我們有必要發出預警:產能擴張須謹防“虛火”過旺,引發新一輪產能過剩。屆時,受傷最重的恐怕還是壓縮機企業自己!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