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中國壓縮機網】分析人士近日表示,當前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q*石化行業z*亮眼的兩大因素將是美國的頁巖氣和中國的煤炭。美國正在大量建設頁巖氣為原料的石化出口項目;而q*主要的石化產品進口國——中國,正通過廉價的煤炭為原料生產烯烴來提高石化產能,實現石化產品自給自足的目標。中美兩國各自利用具有競爭優勢的原料,大力發展相關石化產能,并將正面交鋒,還可能重構未來石化生產和貿易流的格局。
雖然這兩者都受到了各方爭論,但事實是美國天然氣產量正受益于頁巖氣的開發而持續大幅增加,而中國在煤炭價格下跌的環境下正在大舉建設煤制烯烴(CTO)裝置。在石化和聚合物生產領域,美國頁巖氣和中國的煤炭相對于石腦油都是具有價格優勢的原料,而頁巖氣更占上風。
美國大舉投建頁巖氣項目
埃克森美孚化學公司董事長斯蒂芬·普里沃表示:“美國乙烯生產成本要比歐洲、亞洲和拉美地區低一半以上。這種巨大的優勢已經反轉了美國化工生產商的命運。”美國頁巖氣原料供應的大幅增加正在刺激下游石化業投資大幅攀升。廉價的能源和原料已經使美國石化生產商的競爭優勢快速地恢復了。美國石化業已經走上了復興之路。受益于天然氣原料價格大幅下降,美國再次成為q*石化生產成本z*低的國家之一。
頁巖革命對美國整體經濟都將起到積極作用。其中,石化業(尤其是以乙烷為原料的乙烯及其衍生物)是z*大的受益者。新一輪石化產能投資熱潮(預計投資額將超過1000 億美元)將支持美國石化業強勁增長。IHS化工技術和分析高級主管拉塞爾·海納表示:“美國化工投資活動預計在2017年達到頂峰, 將是北美有史以來z*大規模擴能潮之一。”海納表示,2013-2030 年,美國20 種受頁巖油氣影響的產品的直接投資將達到1230億美元,其中2017年的投資將接近100億美元。乙烯投資將占到期間美國石化項目總投資的34%。
今年9月中旬,美國化工理事會(ACC)s*席經濟學家凱文·斯威夫特表示,美國將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而且這種趨勢將持續存在。同時,美國也將成為聚合物的凈出口國。斯威夫特表示,相對于西歐和亞洲主要依賴于石腦油原料的化工生產商而言,美國化工生產商的成本要低50%-60%,美國正在規劃和實施的基于頁巖氣原料優勢的化工項目高達197 個, 總投資約1250億美元。美國頁巖氣的影響面正在擴大,正在刺激整個制造領域復興。這也將吸收部分新增產能。大量新增產能目標是出口拉美、歐洲和亞洲市場。斯威夫特估計美國海灣沿岸新增產能的65%-75%將用于出口,其中大部分是塑料樹脂產品。
中國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推進低成本原料戰略,正在新建大量以煤炭為原料的CTO項目。ICIS亞洲業務開發經理David Hanna表示,2014-2017年,中國計劃建成投產17套CTO裝置,合計乙烯和丙烯產能達到920萬噸/年。同期,中國計劃建成投產8個甲醇制烯烴(MTO)裝置,合計乙烯和丙烯產能達到450萬噸/年。2015年前,中國將建成10套基于CTO/MTO的新建聚乙烯(PE)裝置,合計產能270 萬噸/年。Hanna表示,中國CTO和PE擴能高峰期將集中在2015年,領先于美國2017年的高峰期,可能對美國PE出口計劃產生沖擊。
IHS化學中國區總監龐雄鷹今年3月份表示,經歷了10年快速發展的中國石化業遇到了兩個主要的瓶頸——一個是市場的壟斷;另一個是原油供應的限制。原料的限制已經迫使中國石化企業開始思考通過使用創新的生產技術跳出常規的增長模式。
龐雄鷹表示,中國將建設大量的CTO、MTO煤制乙二醇(CTMEG)和丙烷脫氫裝置。未來5年,這些項目吸引的投資規模將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的原油和天然氣儲量有限,但卻是q*z*大的煤炭儲量國之一。中國對進口石油依賴度的快速增加以及油價的持續高位已經促使該國在化學品生產領域使用更多的煤炭來替代進口石油。近來,煤基化學品生產技術的突破已經加快了這種進程。中國有很多煤制化學品生產裝置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中,尤其是CTO和CTMEG。龐雄鷹表示,當前,中國有3套CTO裝置和3套基于商品甲醇的MTO裝置已經建成投產,另外還有19個項目正在建設中。到2018年底,中國煤和甲醇為原料的烯烴產能將達到1900萬噸/年。龐雄鷹表示,中國新建CTO項目將主要位于西部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以受益于當地廉價的煤炭資源。多數CTMEG項目也將位于西部地區,而一些項目將位于中國中部地區,以受益于臨近消費市場和相對廉價的煤炭資源。
龐雄鷹表示,即便煤化工產業面臨著西部地區水資源短缺、較高的碳排放、污水處理和巨大的資金成本等挑戰,相對于中國東部地區以石腦油為原料的裝置,非常規原料的競爭優勢仍然是明顯的。
【壓縮機網】【中國壓縮機網】分析人士近日表示,當前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q*石化行業z*亮眼的兩大因素將是美國的頁巖氣和中國的煤炭。美國正在大量建設頁巖氣為原料的石化出口項目;而q*主要的石化產品進口國——中國,正通過廉價的煤炭為原料生產烯烴來提高石化產能,實現石化產品自給自足的目標。中美兩國各自利用具有競爭優勢的原料,大力發展相關石化產能,并將正面交鋒,還可能重構未來石化生產和貿易流的格局。
雖然這兩者都受到了各方爭論,但事實是美國天然氣產量正受益于頁巖氣的開發而持續大幅增加,而中國在煤炭價格下跌的環境下正在大舉建設煤制烯烴(CTO)裝置。在石化和聚合物生產領域,美國頁巖氣和中國的煤炭相對于石腦油都是具有價格優勢的原料,而頁巖氣更占上風。
美國大舉投建頁巖氣項目
埃克森美孚化學公司董事長斯蒂芬·普里沃表示:“美國乙烯生產成本要比歐洲、亞洲和拉美地區低一半以上。這種巨大的優勢已經反轉了美國化工生產商的命運。”美國頁巖氣原料供應的大幅增加正在刺激下游石化業投資大幅攀升。廉價的能源和原料已經使美國石化生產商的競爭優勢快速地恢復了。美國石化業已經走上了復興之路。受益于天然氣原料價格大幅下降,美國再次成為q*石化生產成本z*低的國家之一。
頁巖革命對美國整體經濟都將起到積極作用。其中,石化業(尤其是以乙烷為原料的乙烯及其衍生物)是z*大的受益者。新一輪石化產能投資熱潮(預計投資額將超過1000 億美元)將支持美國石化業強勁增長。IHS化工技術和分析高級主管拉塞爾·海納表示:“美國化工投資活動預計在2017年達到頂峰, 將是北美有史以來z*大規模擴能潮之一。”海納表示,2013-2030 年,美國20 種受頁巖油氣影響的產品的直接投資將達到1230億美元,其中2017年的投資將接近100億美元。乙烯投資將占到期間美國石化項目總投資的34%。
今年9月中旬,美國化工理事會(ACC)s*席經濟學家凱文·斯威夫特表示,美國將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而且這種趨勢將持續存在。同時,美國也將成為聚合物的凈出口國。斯威夫特表示,相對于西歐和亞洲主要依賴于石腦油原料的化工生產商而言,美國化工生產商的成本要低50%-60%,美國正在規劃和實施的基于頁巖氣原料優勢的化工項目高達197 個, 總投資約1250億美元。美國頁巖氣的影響面正在擴大,正在刺激整個制造領域復興。這也將吸收部分新增產能。大量新增產能目標是出口拉美、歐洲和亞洲市場。斯威夫特估計美國海灣沿岸新增產能的65%-75%將用于出口,其中大部分是塑料樹脂產品。
中國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推進低成本原料戰略,正在新建大量以煤炭為原料的CTO項目。ICIS亞洲業務開發經理David Hanna表示,2014-2017年,中國計劃建成投產17套CTO裝置,合計乙烯和丙烯產能達到920萬噸/年。同期,中國計劃建成投產8個甲醇制烯烴(MTO)裝置,合計乙烯和丙烯產能達到450萬噸/年。2015年前,中國將建成10套基于CTO/MTO的新建聚乙烯(PE)裝置,合計產能270 萬噸/年。Hanna表示,中國CTO和PE擴能高峰期將集中在2015年,領先于美國2017年的高峰期,可能對美國PE出口計劃產生沖擊。
IHS化學中國區總監龐雄鷹今年3月份表示,經歷了10年快速發展的中國石化業遇到了兩個主要的瓶頸——一個是市場的壟斷;另一個是原油供應的限制。原料的限制已經迫使中國石化企業開始思考通過使用創新的生產技術跳出常規的增長模式。
龐雄鷹表示,中國將建設大量的CTO、MTO煤制乙二醇(CTMEG)和丙烷脫氫裝置。未來5年,這些項目吸引的投資規模將是前所未有的。中國的原油和天然氣儲量有限,但卻是q*z*大的煤炭儲量國之一。中國對進口石油依賴度的快速增加以及油價的持續高位已經促使該國在化學品生產領域使用更多的煤炭來替代進口石油。近來,煤基化學品生產技術的突破已經加快了這種進程。中國有很多煤制化學品生產裝置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中,尤其是CTO和CTMEG。龐雄鷹表示,當前,中國有3套CTO裝置和3套基于商品甲醇的MTO裝置已經建成投產,另外還有19個項目正在建設中。到2018年底,中國煤和甲醇為原料的烯烴產能將達到1900萬噸/年。龐雄鷹表示,中國新建CTO項目將主要位于西部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以受益于當地廉價的煤炭資源。多數CTMEG項目也將位于西部地區,而一些項目將位于中國中部地區,以受益于臨近消費市場和相對廉價的煤炭資源。
龐雄鷹表示,即便煤化工產業面臨著西部地區水資源短缺、較高的碳排放、污水處理和巨大的資金成本等挑戰,相對于中國東部地區以石腦油為原料的裝置,非常規原料的競爭優勢仍然是明顯的。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