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 >資訊>市場動態>正文

    國內壓縮機企業轉型之路思考

       【壓縮機網】轉型,這個已被用爛的詞匯,在當下已經像喊多了“狼來了”一樣,讓很多人和企業失去了警惕性和新鮮感,但這兩個字的確關乎企業生死存亡。尤其是大中型制造企業,靠的就是傳統的渠道和團隊,轉型談何容易。諾基亞的企業文化、管理規范、專利創新都是q*頂尖的,但為什么被微軟收購了?答案很簡單,諾基亞和成就他的時代一起“被”消失了,只因沒有及時成功轉型。
      
      對于企業,轉型有兩種。第一種,被迫轉型。當問題集中到不能解決的時候,倒逼企業轉型,這種轉型成本很大,也很痛苦,但不轉型就會溫水煮青蛙,慢慢熬死。第二種轉型,是預見式轉型。比如IBM當年把PC業務賣給聯想,就是在PC機快不值錢的時候提前賣了個高價,IBM提前完成轉型。壓縮機行業發展到現在,也已走到必須轉型的邊緣,至于為什么轉型,上述兩個因素或兼而有之。
      
      入世十年,是中國經濟快速膨脹,經濟總量向世界級進發的十年,也是壓縮機市場和技術快速發展的十年。在這十年時間里,通過引進和模仿,壓縮機入行門檻迅速降低,國產化進度加快,民營壓縮機企業趁勢崛起,國際品牌落地生根,更接地氣,更加本土化和具中國范兒。盡管如此,壓縮機行業作為一種通用機械發展至今,在世界范圍內已漸成熟,但對中國,要言成熟還為時尚早。在行業內不乏認為壓縮機行業已屬夕陽產業之人士,理由有技術研發方面的、潛在增長空間方面的,以及競爭格局與利潤方面的。看不到“錢途”確實會讓人產生一種窮途末路的感覺,但壓縮機行業是否真正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呢?未必。
      
      與壓縮機行業一脈呼應的是中國經濟,由于經過爆發期以后市場發展步入正軌,以往高速發展時掩蓋的各種矛盾在此時凸現了出來。一時之間,各方利益沖突不斷,各樣截然不同的思想和聲音并存于世,到處都充滿了浮躁與焦躁,但國際資本對中國市場反而越來越重視。
      
      目前,擺在壓縮機行業面前的歷史和現實問題是:由于生產研發技術的落后與空白市場火爆行情的疊加,形成壓縮機暴利時代。這吸引了許多國際高富帥,成就了許多國內行業土豪,也招來了很多覬覦的行外眼光,造成在中國經濟減速時供大于求,過度競爭的局面。
      
      壓縮機行業所具有的幾點特性需要引起轉型期的我們注意,否則不轉型是等死,轉型就是找死。
      
      1、經過幾輪大規模價格戰和多次降價潮后,常規機整機銷售價格直線下降,利潤從豐厚直至微薄。價格戰在行內成為一種時常被運用的“常規戰術”,形成了降價慣性思維——降價=銷量=總利潤。遇到市場問題,一律以降價迎戰,為此不惜降質減配,損害品牌形象、客戶利益和自己的單機利潤。轉型期很可能遇到競爭對手和同行的降價戰術,熬不過很可能會讓轉型夭折。
      
      2、國內壓縮機企業的常規雙螺桿論斤以白菜價賣,但其核心技術一直在模仿,從未見超越。包括主機在內的常規機,都是很多見過壓縮機幾面的創業先鋒拉起一票人馬就敢開工生產。對于所需生產技術,大多數企業表示無壓力,所產壓縮機確實可以運行起來,價格還不貴。但要說型線改進、能效領先,這在國產品牌身上比較少見。真正領先的技術大多出自為數不多的幾家國際壓縮機企業,國內敢與之一爭高下的企業,寥寥無幾。形成的局面是,在能生產勉強達標產品的基礎上,對于創新研發不屑一顧,認為以自己現有的技術足夠了,沒必要再花精力和資金去完善和創新。這個技術水平所產設備和形成的觀念放在前幾年確實可行,但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之后,要維持溫飽都會顯得困難。轉不轉都是個問題,不轉眼看就活不成了,但轉型,花錢就能研究出成果嗎?研究出來的能被市場認可嗎?被行業領頭羊擠兌,被“拿來主義者”模仿,認真搞研究真的是出路嗎?
      
      3、中國壓縮機市場上,由于產品品質和價格定位在從業人員眼中所形成的企業高中低檔次之分客觀存在,并且反過來影響產品的定價和客戶的采購。行內曾把高端產品分為兩類半:一類是進口壓縮機,另一類是大型國產機,半類是價格高的產品(雖與質量有一定關系,但更多原因在于定價,無視低端需求)。高端市場也被分為兩類半:一類是大型國企項目和外資項目,另一類是設計院參與的項目市場,半類是大客戶市場——采購量大數多。這樣的分類習慣至今在某些從業者的意識里根深蒂固,盡管時代和市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品牌既定,市場對自己既定的品牌認識能否改變?如何去進行新的價格定位和產品定位?
      
      4、占據行業大多數的內資壓縮機品牌特點:行情不佳或企業發展受阻,寧可苦熬降級也不愿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如果窺到某個業務有利可圖,就一窩蜂,不管不顧的扎進去。結果就是,不轉型,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只能血拼價格;一旦看到別家企業在其它領域趟出新路子,有利可圖,一拍腦袋也向這個方向轉型,機器生產出來上市了才發現轉型后的領域也已經出現同質化的苗頭,不得不繼續下一個循環。噴油螺桿向變頻機轉型就是如此,現在大量企業開始扎堆變頻市場,很可能導致變頻市場繼續打價格戰,把變頻機做死。
      
      從2011年2季度開始,中國壓縮機市場遭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擠壓:成本方面,原材料、水電能源和勞動力成本近年來一路上漲,導致生產、運輸、倉儲費用不斷加大,交易成本上升;能效要求方面,由于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要求和終端用戶自身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導致市場對壓縮機能效不斷提出更高要求;價格方面,由于供大于求,用戶可選對象大增,價格透明,利潤不斷被壓榨。而對大多數企業來說,z*為致命的是市場總需求量下降,這些不利因素集中一點,造成壓縮機市場萎靡不振,持續至今。與社會結構類似,經濟領域的變革往往發生在市場劇烈動蕩期?,F階段的壓縮機行業,可以說遭遇到發展至今極為重要的變革期。
      
      對小企業、小品牌來說,在產量和規模不大的情況下,一個月二三十臺的量就可以維持企業運作,雖然做不大。但不轉型升級,大多數大中型壓縮機企業必定會在未來3-5年內降級,死亡消失不大可能,掉入二三線品牌還是非常有可能。
      
      而對于某些國外品牌和部分國內身處體制深處的壓縮機國企,不與更廣闊的平民市場接觸,必然導致曲高和寡,在國際品牌和國內強勢民企的擠壓下,必然難以為繼。所以壓縮機行業里,中大型企業的轉型勢在必行。
      
      企業轉型,可分為向上和向下兩個方向。
      
      向上轉型就是原本處于行業二三線的品牌,尤其是國產品牌,通過人才引進、技術引進以及收購、兼并,開始涉足高端市場和高端產品。毋庸置疑的是高端產品有一定技術含金量,高端市場也具有豐厚的利潤,但這里的高端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價格和利潤比常規噴油螺桿更高的離心機、雙級壓縮、變頻機、無油機、特殊工況和工藝氣介質等產品市場。真正向高端轉型,就需要細分具體向哪個方向發展,因為很多看起來很美的市場實際對自己來說可能是個陷阱。當然,并不是這個市場是個坑,而是不適合自己。
      
      以小型離心壓縮機為例,國內大型國有企業以生產大型離心空氣壓縮機為主,生產的小型離心壓縮機主要自用,且與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所差距,目前年產量不超過20臺。目前,國內小型離心壓縮機市場主要被國外品牌所把持,其中:阿特拉斯·科普柯、復盛易利達、英格索蘭、三星及IHI壽力的市場份額合起來達91%,神鋼和少數幾家國內品牌也小有涉及,市場競爭并不激烈。從技術角度看,小型離心機利用率很高,而且標委會對40m3以上雙螺桿壓縮機支持很小,因其是耗能產品,所以發展空間還有。但從市場層面看,若沒有品牌支撐,即便生產出來也無法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進入離心壓縮機市場,z*大的投入是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品牌建設的投入將會很大。不是1塊錢生產出來,市場10塊錢,自己低價賣8塊就能掙7塊,有可能賣2塊都沒人要,而且必須花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資金成本先去建設品牌,培育市場。
      
      所以對轉型高端并不是有錢就能做,還要看自己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相比較而言,雙級壓縮、變頻等方向容錯率就要高很多,即便操作不慎,判斷失誤,企業也能轉得開,不至于元氣大傷。市場容量也比較大,可容納更多企業進入其中。隨大流風險小,但當行業內大量企業涌入的時候,利潤也不會很高。
      
      向下轉型就是高端品牌的價格、產品平民化,從高端市場向低端市場延伸,品牌更加接中國壓縮機市場的“地氣”。銷售渠道從j*代理到區域分割,再到直銷;產品及其價位從服務高富帥向爭取“屌絲”客戶發展。仔細研究進入中國壓縮機市場的外國品牌,那些本地化貫徹的徹底的品牌,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而一直堅持走高端路線的品牌,雖然曾經掙到了不少錢,但是從利潤總量和市場前景上肯定不如前者。西歐的兩個國際品牌算是z*明顯的例證,其一進入中國市場后,通過收購國內品牌迅速占領中端市場,并由于背靠母公司,在中端市場取得了不錯的價位;其二進入中國市場,既沒有大力發展代理商,也沒有自己努力做直銷,保持一種高雅低調的姿態,盡管常聞其名,但不見其影。至今,公司的銷量、規模和初入中國時差不多。
      
      切記,向下轉型的一個誤區就是錯誤認識中低端市場,認為中低端就是低價的代名詞。很多企業在向下轉型的過程中,為了迎合中低端客戶追求低價的采購心理,放松了對產品品質的要求。結果贏得了中端市場,丟失了原本的高端市場,利潤規模或許相差不大,可能還略有增長,但從高端滑入中端,整機利潤在降低,原來賣100臺機器的利潤現在可能要賣500臺才夠,競爭激烈程度也大大增加。
      
      不管從低端向高端轉型還是從高端向低端轉型,壓縮機行業都有企業在做,高低端不是轉型的目的,是途徑。總的來說,企業缺什么就提什么要什么。國產品牌缺技術、缺品牌知名度,所以就要轉型高端,提高技術含量;國外品牌缺更廣闊的平民市場,所以要轉型中低端。但在這個過程中,防陷阱、規避風險才是轉型所要做更多功課的地方。
      
      實際,轉型沒那么神秘,只是以一種更貼合市場的姿勢,靠近利潤的行動罷了!

    標簽: 壓縮機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

    今日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四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仙踪林|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品|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 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又硬又粗又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亚洲蜜芽在线精品一区|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bt7086福利一区国产|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chinese国产一区二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射精专区一区二区朝鲜|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夜天堂| 在线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日产|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