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一對中年夫妻,一個門衛,一個搬運工,從零開始創業謀生。
1997年一臺礦山機,一臺鑿巖機;2002年引入螺桿機、鉆機;2017年合資阿特拉斯;2019年收購沈風。
1997年一幢舊廠房,兩口池塘;2005年世紀大道903號現代化花園式工廠;2017年905號紅五環重工廠區,東港兩個專業化廠區,上海浦東一幢紅五環大樓。
三年疫情,大掘進三大產品華麗轉身,將迎來年百分之百的增長!
這就是26年的腳步!”
3月26日,在烏魯木齊飛往杭州的航班上,我寫下這一頁隨筆。第二天,就是我的下崗紀念日,也是“紅五環”的誕生日。
我有27年的國企工作經歷,1997年下崗后,白手起家創辦了紅五環公司,致力于中國空氣動力和工程掘進產業發展。
紅五環商標的5個紅環,代表科技、生產、市場、社會環境和企業員工。26年來,我們以空氣動力為核心,以工程掘進為重點突破,并進行上下游的產業鏈整合,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工作53年,我可以說,自己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實踐者、受益者。創辦紅五環26年,我也可以說,自己是“八八戰略”的見證者。
沒做到的事情 ,那就再做一次
我就住在世紀大道903號。早上起來,先在廠里轉一圈,這個習慣保持了好多年。
出了校門,拿起扳手,從16歲起,我就開始跟機械打交道。一開始,我在農村修柴油機,修農機具。人家看我臉嫩,覺得不牢靠,還怕我把機器修壞。我性子倔,碰上難題就“死磕”,越難越要鉆研,技術就是這樣練出來的。機修工的活,一干就是15年,我從“愣頭青”變成經驗老到的“蘇師傅”。當了5年車間主任后,企業讓我去搞銷售。抱著年輕時的倔勁,對銷售一知半解的我,硬著頭皮就上。干了7年,我把銷售額從1000萬做到了兩個億。
看看我的前半生就知道,是國企培養了我。1997年3月下崗時,我感慨萬千,一時覺得什么都沒有了,前路茫茫;一時又想到,我和伙伴們還有好些想做的事情,都還沒機會實踐。
妻子徐志明陪著我,先到聚豐園吃了頓飯,花了14元錢。再到歌廳里唱了一首《糊涂的愛》:這就是愛,糊里又糊涂,這就是愛,它再累也不覺得苦……我邊唱邊想,既然如此珍愛這份事業,這個時候怎么可能糊涂?沒做到的事情,那就再做一次,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吃飽飯,唱過歌,我拒絕了外企的工作邀請,向朋友借了一部車子出門了。憑著27年的國企工作經驗,我準備去探探路。就這樣,我開著車,白天黑夜連軸轉,一個月內跑了二十多個省。回到家,人瘦了黑了,但我的心是堅定的——中國需要機械制造業。
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我東拼西湊才買下一家破產國企的廠房。1997年5月,一對中年夫妻,一個搬運工,一個門衛,“紅五環”成立了。
廠子周圍雜草叢生,破舊的廠房正對著兩口池塘。頭兩年,我們幾乎是露天工作。有一年夏天,特別熱,火車站貨場里的溫度少說也有50℃,遠超過人體極限了,我們把鋼材、機器搬來搬去,一裝就是4個集裝箱。干完活脫一層皮,這一點都不夸張。那年冬天也特別冷,我和4個伙伴在廠里鉆研技術難題,一做就做到凌晨兩點,外面是鵝毛大雪,漏風的廠房里,連口熱水都喝不上……
身體上的苦和累,我都吃得消,最難熬的在心里。當我踏上變幻莫測的市場,完全預料不到接下去會面臨什么。好多個夜里,我從夢中驚醒,睜眼到天亮。有時,我甚至凌晨三點就到廠里了,看著機器,心里好像會稍微踏實點。
有一回,我跟妻子開了個“苦澀的玩笑”:“背了一身債,要是干不成,我就要去跳池塘了。”妻子看著我,慢慢說:“你要有責任心。”一語點醒我。
回頭想想,創業初期的這段經歷就像鑄劍:熔煉、定型、淬火、冷卻……經歷了反復捶打,每個紅五環人都有一顆堅毅的心。白手起家,成了我們的巨大財富。當時,業內有人評價:“紅五環用5年時間,走完了人家50年的路。”紅五環的品質,是以每個紅五環人的人格來承諾的。
一路吃過的苦,只有走過的人才知道
2002年8月,衢州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衢州制造也在西部大開發中有了一席之地。當時,我組織紅五環人進行“天路行”,現在想來,這是一個既冒險又有價值的舉動。
一萬三千多公里,23個銷售經理,開著3部車,穿越12個省。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上,氧氣含量只有零海拔地區的一半左右,幾乎每個人都出現了高原反應。坐在車上一動不動都很難受,但我們還是要去提供銷售服務,去開拓市場,去介紹產品。我告訴大家:在西部市場,有著我們一個多億的銷售額。
一路吃過的苦,只有走過的人才知道。從青海省格爾木市出發的途中,有一輛車的油底殼被石頭撞破了。我拿了塊毛巾,鉆到車底下,想把破口堵住。毛巾固定不牢,我就脫了一只皮鞋,把鞋底拆了,用鐵絲扎起來,再堵到破口上。從車底爬出來,衣服都被雪水弄濕了。車隊繼續趕路,我的那只皮鞋底,足足撐了100公里。第一次“天路行”結束,回到衢州做分享時,同行的伙伴總要提到只穿一只鞋的我,說是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
以行動錘煉人格,以黨性健全人格,考驗人、鍛煉人,更促進我們的干部員工成長,是“天路行”的宗旨。我認為,從個人到企業,“天路行”的收益都是無價的。它對一個人的意志乃至生存,會產生深遠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光開拓市場,更培養和鍛煉出一支優秀的銷售隊伍,這也是紅五環賴以生存的基礎。
2017年,紅五環集團成立20周年。集團員工完成了第8次“天路行”。30輛車,一百三十余人,挺進西藏,翻越唐古拉山。行程兩萬多公里,我們探市場、訪客戶、談合作,更磨礪人格、洗禮靈魂……目前,紅五環累計已有上千人次翻越唐古拉山。
我們還建立了“紅五環‘天路行’臨時黨支部”,把支部建立在流動車隊上,黨員引領作表率。員工們穿著迷彩服、拿著對講機,走過了九寨溝、青海湖、布達拉宮、敦煌莫高窟,看一看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景;渣滓洞門口、遵義會議會址,是每個紅五環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的地方,紅五環人在這里接受信仰的洗禮;我們到過北川中學的地震遺址,每一位員工都重新記起這份沉重的傷痛。
“天路行”是一種厚重的文化積淀,可以說,“天路行”在紅五環人心里是有特殊意義的,這是一份永恒的記憶,更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天路行”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因此,集團黨委將“天路行”確立為企業政治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載體。
從“天路行”這個傳統活動中可以看出,集團黨委最注重和堅持的是黨性教育,同時,紅五環集團黨委也在不斷強化黨性教育的創新。我們曾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來為集團黨員、員工,為衢州老百姓演出大型經典民族歌劇《江姐》《繡紅旗》,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讓年輕黨員員工明白政治工作、思想教育并不是乏味、枯燥、刻板的,同時也在他們心里深植一份信仰、一份正能量和一份責任感。
有不少企業傾向于選擇短平快的發展路徑,我卻更喜歡長遠
在我的記憶中,一直“停”著一臺大型設備——外形另類,腳蹬履帶板,長著兩條長長的機械臂,一個動力頭非常有勁地旋轉。那是進口的全液壓雙臂鉆機,以往國家鐵路建設大型隧道施工,每年都需花費20多億美金從國外進口該設備。
2002年,紅五環開始自主研發,探索打造國產全液壓鉆機。
全液壓動力頭式鉆機在國外出現于上世紀60年代后期,主要由英國埃迪克公司、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美國英格索蘭公司生產。我國從70年代初開始探索,但發展較為緩慢。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鉆探工藝的不斷發展、鉆探施工領域的不斷擴大及先進科技成果和新材料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全液壓坑道鉆機的發展。
從鉆機傳動類型看,全液壓鉆機幾乎替代了機械傳動的鉆機。近30年來,我國煤礦用坑道鉆機也逐步形成了目前以全液壓動力頭鉆機為主,機械鉆機為輔的格局。但是國產鉆機在技術性能、作業可靠性、效率、油耗與抗污染、操作舒適性等方面與國外全液壓鉆機相比都存在較大差距。可以說,全液壓鉆機既代表了鉆機制造技術的最高水平,也是公認的鉆機發展方向。
自主創新,是中國制造與生俱來的使命和責任,紅五環人也深諳這一點。盡管浙江的產業結構偏輕,但是制造業,尤其是重型裝備制造業,始終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我也一直堅持實業救國、實業濟民的傳統理念,產業發展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但是不應該質疑傳統制造行業的未來。
當時,有不少企業傾向于選擇短平快的發展路徑,我卻更喜歡長遠。也正是穩健的作風,讓紅五環擁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我們重視產品的更新換代、企業的科學管理、人才的合理引用、技術的研發升級,把更好、更環保的產品推向市場,這為紅五環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覺得,企業除了實現自身做強做大的目標之外,也應該更多地意識到企業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傳統制造業要擔負起的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任。
我們打造的不僅僅是一臺機器,更是一種精神、實力和遠見。我們要做中國的“阿特拉斯”。
創業的第5年,我提出“氣液聯動”概念,出資200萬元引進中國地質大學一個鉆機研究所,進行鉆機的研發工作。在鉆機研發的投入上,紅五環從來不吝嗇,陸續推出多個系列30余款新鉆機。
2012年,國家對空壓機提出嚴格能效要求,一、二級能效壓縮機產品成為市場主流。于是,紅五環機械工程研究院和學術委員會成立,這是繼紅五環省級技術中心后又一次技術創新重大升級。這一年,紅五環空壓機取得近一百個型號國家節能認證,位居行業前三甲。
在做好氣動型掘進產品基礎上,2012年4臺全液壓鉆車相繼問世和量產,包括國內首臺(套)產品。全液壓技術意味著高效、節能,對露天和井下掘進帶來革命性變化。這意味著紅五環實現華麗轉身——從產品創新到產業創新,是引領行業的一次實踐。
紅五環正逐步實現“成為重型裝備制造業的頂梁柱”的目標,并用真實的數據證明傳統制造業大有可為。在2017年,阿特拉斯·科普柯和我們企業共同成立兩家合資公司——杰亞(上海)礦山設備有限公司、浙江杰亞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和銷售面向中國礦山與民用工程市場的產品,推出高性能、高能效的露天鉆機及配套鉆具,這是我們向世界一流企業學習,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重要過程。
我們從衢州制造做到衢州智造,最終走向世界
我曾說過要堅持不懈地將重型制造業做大做強。在2003年,我們走專業化協作路子,帶動衢州本地80多家生產企業發展。那一年,本地訂單超過1個億。現在,這個產業已經在衢州形成了千億板塊。紅五環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已經成為全國空氣動力和工程掘進行業的頂梁柱,是高端裝備制造氣機動力一體化行業的先導。紅五環也在用實際行動和拿得出手的成績支持國家提振傳統制造業、打造高端制造業高地。
我始終相信,一家企業能夠成功,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得更遠、贏得漂亮,必須依靠文化。沒有企業文化,就如同大廈立在沙灘上,一陣風一波浪就推倒了。我們的企業文化就是“做人做事——做一個高尚的人,做自己專業的事”。正是因為有好的企業文化,工程技術人員在設計產品時,其精髓能跟企業文化相連,精益求精,贏得市場聲譽和企業快速發展的機遇。
紅五環企業文化的核心是黨建工作。我曾提出了一個觀念——企業要做到“政治上成熟,讓黨放心”,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對全體黨員職工的要求,是紅五環集團黨組織鄭重的承諾,更是企業抓好非公黨建工作的目標和靈魂。對企業而言,讓我最自豪的就是“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兩個榮譽稱號,這份榮譽的分量遠比我作為企業家獲得的個人榮譽要重得多。
我們從最開始沒有資金、人才、技術、市場,到如今集團可以將最優秀的人才聚集到企業里來,我們依靠的就是黨組織這個最堅實的后盾。公司從最初3名黨員,到最輝煌時期1200余名員工中在冊黨員126名,自始至終,企業都做到了關鍵崗位有黨員,重要崗位上黨員起模范帶頭作用。
不忘初心,牢記囑托。紅五環二十多年磨一劍,從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從衢州制造到衢州智造。目前紅五環自主研發生產的全液壓鉆機已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多個重要礦區礦井推廣應用,披荊斬棘、鑿巖鉆探,得到用戶青睞。
從一個銷售經理打天下,到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兩千多個經銷門店;從零星幾件產品,到八大系列近千種產品,紅五環實現從小型礦山機械到空氣動力裝備制造重大轉型提升。在空氣動力和工程掘進領域,創造了人均年產值相當于同行最高水平20倍的奇跡。靠的是創業創新轉型升級,孜孜以求深耕不輟。
如今,與紅五環合作的科研機構多達二十幾家,年投入科研經費以千萬元計,催生一大批引領行業的產品,實現從國內常規產品、國際常規產品到國際尖端產品的升級。目前,公司新產品占總銷售額65%以上,占領了市場競爭有利位置。
從一排瓦房、兩口池塘、三名員工起步,大家經常是“衣服濕了干干了濕”,一路走來,紅五環人個性鮮明,從“以我們的人格承諾”到“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從“我們打造的不僅僅是一臺機器,更是一種精神、實力和遠見”到“做人做事”……紅五環團隊之魂、產業之魂,逐漸形成、日益清晰。
紅五環的發展之路是10年求生存、10年強發展,而在眼下的10年里,我們正著力補短板,和國際一流企業攜手走得更遠更高。以世界的資源為我所用,以世界的市場為我的市場,紅五環重整行裝再出發,勇毅前行創未來!
編后語
迎著改革奔跑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衢州到世界!紅五環的崛起,不僅點亮了衢州智造的風姿,也使得這一片土地上增添了品牌吸引力,提升了經濟實力,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新征程。
然而,一個企業的崛起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這背后凝聚了太多的難題與不易。該如何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該如何把握好時代機遇與政策優勢,又該如何充分挖掘身邊的寶貴資源助力企業發展,是城市發展必須思量的問題。
衢州,從改革中找出路,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逐步構建新格局、打造新優勢、開創新局面,交出一份以體制機制改革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帶領企業在奔跑之路越走越遠。而迎著改革的東風,紅五環也在人才、制度、技術等方面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前進!更讓我們相信,機制運轉有力,前行才更有底氣!
【壓縮機網】“一對中年夫妻,一個門衛,一個搬運工,從零開始創業謀生。
1997年一臺礦山機,一臺鑿巖機;2002年引入螺桿機、鉆機;2017年合資阿特拉斯;2019年收購沈風。
1997年一幢舊廠房,兩口池塘;2005年世紀大道903號現代化花園式工廠;2017年905號紅五環重工廠區,東港兩個專業化廠區,上海浦東一幢紅五環大樓。
三年疫情,大掘進三大產品華麗轉身,將迎來年百分之百的增長!
這就是26年的腳步!”
3月26日,在烏魯木齊飛往杭州的航班上,我寫下這一頁隨筆。第二天,就是我的下崗紀念日,也是“紅五環”的誕生日。
我有27年的國企工作經歷,1997年下崗后,白手起家創辦了紅五環公司,致力于中國空氣動力和工程掘進產業發展。
紅五環商標的5個紅環,代表科技、生產、市場、社會環境和企業員工。26年來,我們以空氣動力為核心,以工程掘進為重點突破,并進行上下游的產業鏈整合,探索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工作53年,我可以說,自己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實踐者、受益者。創辦紅五環26年,我也可以說,自己是“八八戰略”的見證者。
沒做到的事情 ,那就再做一次
我就住在世紀大道903號。早上起來,先在廠里轉一圈,這個習慣保持了好多年。
出了校門,拿起扳手,從16歲起,我就開始跟機械打交道。一開始,我在農村修柴油機,修農機具。人家看我臉嫩,覺得不牢靠,還怕我把機器修壞。我性子倔,碰上難題就“死磕”,越難越要鉆研,技術就是這樣練出來的。機修工的活,一干就是15年,我從“愣頭青”變成經驗老到的“蘇師傅”。當了5年車間主任后,企業讓我去搞銷售。抱著年輕時的倔勁,對銷售一知半解的我,硬著頭皮就上。干了7年,我把銷售額從1000萬做到了兩個億。
看看我的前半生就知道,是國企培養了我。1997年3月下崗時,我感慨萬千,一時覺得什么都沒有了,前路茫茫;一時又想到,我和伙伴們還有好些想做的事情,都還沒機會實踐。
妻子徐志明陪著我,先到聚豐園吃了頓飯,花了14元錢。再到歌廳里唱了一首《糊涂的愛》:這就是愛,糊里又糊涂,這就是愛,它再累也不覺得苦……我邊唱邊想,既然如此珍愛這份事業,這個時候怎么可能糊涂?沒做到的事情,那就再做一次,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吃飽飯,唱過歌,我拒絕了外企的工作邀請,向朋友借了一部車子出門了。憑著27年的國企工作經驗,我準備去探探路。就這樣,我開著車,白天黑夜連軸轉,一個月內跑了二十多個省。回到家,人瘦了黑了,但我的心是堅定的——中國需要機械制造業。
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我東拼西湊才買下一家破產國企的廠房。1997年5月,一對中年夫妻,一個搬運工,一個門衛,“紅五環”成立了。
廠子周圍雜草叢生,破舊的廠房正對著兩口池塘。頭兩年,我們幾乎是露天工作。有一年夏天,特別熱,火車站貨場里的溫度少說也有50℃,遠超過人體極限了,我們把鋼材、機器搬來搬去,一裝就是4個集裝箱。干完活脫一層皮,這一點都不夸張。那年冬天也特別冷,我和4個伙伴在廠里鉆研技術難題,一做就做到凌晨兩點,外面是鵝毛大雪,漏風的廠房里,連口熱水都喝不上……
身體上的苦和累,我都吃得消,最難熬的在心里。當我踏上變幻莫測的市場,完全預料不到接下去會面臨什么。好多個夜里,我從夢中驚醒,睜眼到天亮。有時,我甚至凌晨三點就到廠里了,看著機器,心里好像會稍微踏實點。
有一回,我跟妻子開了個“苦澀的玩笑”:“背了一身債,要是干不成,我就要去跳池塘了。”妻子看著我,慢慢說:“你要有責任心。”一語點醒我。
回頭想想,創業初期的這段經歷就像鑄劍:熔煉、定型、淬火、冷卻……經歷了反復捶打,每個紅五環人都有一顆堅毅的心。白手起家,成了我們的巨大財富。當時,業內有人評價:“紅五環用5年時間,走完了人家50年的路。”紅五環的品質,是以每個紅五環人的人格來承諾的。
一路吃過的苦,只有走過的人才知道
2002年8月,衢州融入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衢州制造也在西部大開發中有了一席之地。當時,我組織紅五環人進行“天路行”,現在想來,這是一個既冒險又有價值的舉動。
一萬三千多公里,23個銷售經理,開著3部車,穿越12個省。海拔5231米唐古拉山上,氧氣含量只有零海拔地區的一半左右,幾乎每個人都出現了高原反應。坐在車上一動不動都很難受,但我們還是要去提供銷售服務,去開拓市場,去介紹產品。我告訴大家:在西部市場,有著我們一個多億的銷售額。
一路吃過的苦,只有走過的人才知道。從青海省格爾木市出發的途中,有一輛車的油底殼被石頭撞破了。我拿了塊毛巾,鉆到車底下,想把破口堵住。毛巾固定不牢,我就脫了一只皮鞋,把鞋底拆了,用鐵絲扎起來,再堵到破口上。從車底爬出來,衣服都被雪水弄濕了。車隊繼續趕路,我的那只皮鞋底,足足撐了100公里。第一次“天路行”結束,回到衢州做分享時,同行的伙伴總要提到只穿一只鞋的我,說是給人的印象太深刻了。
以行動錘煉人格,以黨性健全人格,考驗人、鍛煉人,更促進我們的干部員工成長,是“天路行”的宗旨。我認為,從個人到企業,“天路行”的收益都是無價的。它對一個人的意志乃至生存,會產生深遠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光開拓市場,更培養和鍛煉出一支優秀的銷售隊伍,這也是紅五環賴以生存的基礎。
2017年,紅五環集團成立20周年。集團員工完成了第8次“天路行”。30輛車,一百三十余人,挺進西藏,翻越唐古拉山。行程兩萬多公里,我們探市場、訪客戶、談合作,更磨礪人格、洗禮靈魂……目前,紅五環累計已有上千人次翻越唐古拉山。
我們還建立了“紅五環‘天路行’臨時黨支部”,把支部建立在流動車隊上,黨員引領作表率。員工們穿著迷彩服、拿著對講機,走過了九寨溝、青海湖、布達拉宮、敦煌莫高窟,看一看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景;渣滓洞門口、遵義會議會址,是每個紅五環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的地方,紅五環人在這里接受信仰的洗禮;我們到過北川中學的地震遺址,每一位員工都重新記起這份沉重的傷痛。
“天路行”是一種厚重的文化積淀,可以說,“天路行”在紅五環人心里是有特殊意義的,這是一份永恒的記憶,更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天路行”是宣言書、是宣傳隊、是播種機。因此,集團黨委將“天路行”確立為企業政治思想工作的一個重要載體。
從“天路行”這個傳統活動中可以看出,集團黨委最注重和堅持的是黨性教育,同時,紅五環集團黨委也在不斷強化黨性教育的創新。我們曾邀請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政治部文工團來為集團黨員、員工,為衢州老百姓演出大型經典民族歌劇《江姐》《繡紅旗》,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讓年輕黨員員工明白政治工作、思想教育并不是乏味、枯燥、刻板的,同時也在他們心里深植一份信仰、一份正能量和一份責任感。
有不少企業傾向于選擇短平快的發展路徑,我卻更喜歡長遠
在我的記憶中,一直“停”著一臺大型設備——外形另類,腳蹬履帶板,長著兩條長長的機械臂,一個動力頭非常有勁地旋轉。那是進口的全液壓雙臂鉆機,以往國家鐵路建設大型隧道施工,每年都需花費20多億美金從國外進口該設備。
2002年,紅五環開始自主研發,探索打造國產全液壓鉆機。
全液壓動力頭式鉆機在國外出現于上世紀60年代后期,主要由英國埃迪克公司、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美國英格索蘭公司生產。我國從70年代初開始探索,但發展較為緩慢。上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鉆探工藝的不斷發展、鉆探施工領域的不斷擴大及先進科技成果和新材料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全液壓坑道鉆機的發展。
從鉆機傳動類型看,全液壓鉆機幾乎替代了機械傳動的鉆機。近30年來,我國煤礦用坑道鉆機也逐步形成了目前以全液壓動力頭鉆機為主,機械鉆機為輔的格局。但是國產鉆機在技術性能、作業可靠性、效率、油耗與抗污染、操作舒適性等方面與國外全液壓鉆機相比都存在較大差距。可以說,全液壓鉆機既代表了鉆機制造技術的最高水平,也是公認的鉆機發展方向。
自主創新,是中國制造與生俱來的使命和責任,紅五環人也深諳這一點。盡管浙江的產業結構偏輕,但是制造業,尤其是重型裝備制造業,始終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我也一直堅持實業救國、實業濟民的傳統理念,產業發展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但是不應該質疑傳統制造行業的未來。
當時,有不少企業傾向于選擇短平快的發展路徑,我卻更喜歡長遠。也正是穩健的作風,讓紅五環擁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我們重視產品的更新換代、企業的科學管理、人才的合理引用、技術的研發升級,把更好、更環保的產品推向市場,這為紅五環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覺得,企業除了實現自身做強做大的目標之外,也應該更多地意識到企業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傳統制造業要擔負起的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任。
我們打造的不僅僅是一臺機器,更是一種精神、實力和遠見。我們要做中國的“阿特拉斯”。
創業的第5年,我提出“氣液聯動”概念,出資200萬元引進中國地質大學一個鉆機研究所,進行鉆機的研發工作。在鉆機研發的投入上,紅五環從來不吝嗇,陸續推出多個系列30余款新鉆機。
2012年,國家對空壓機提出嚴格能效要求,一、二級能效壓縮機產品成為市場主流。于是,紅五環機械工程研究院和學術委員會成立,這是繼紅五環省級技術中心后又一次技術創新重大升級。這一年,紅五環空壓機取得近一百個型號國家節能認證,位居行業前三甲。
在做好氣動型掘進產品基礎上,2012年4臺全液壓鉆車相繼問世和量產,包括國內首臺(套)產品。全液壓技術意味著高效、節能,對露天和井下掘進帶來革命性變化。這意味著紅五環實現華麗轉身——從產品創新到產業創新,是引領行業的一次實踐。
紅五環正逐步實現“成為重型裝備制造業的頂梁柱”的目標,并用真實的數據證明傳統制造業大有可為。在2017年,阿特拉斯·科普柯和我們企業共同成立兩家合資公司——杰亞(上海)礦山設備有限公司、浙江杰亞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和銷售面向中國礦山與民用工程市場的產品,推出高性能、高能效的露天鉆機及配套鉆具,這是我們向世界一流企業學習,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重要過程。
我們從衢州制造做到衢州智造,最終走向世界
我曾說過要堅持不懈地將重型制造業做大做強。在2003年,我們走專業化協作路子,帶動衢州本地80多家生產企業發展。那一年,本地訂單超過1個億。現在,這個產業已經在衢州形成了千億板塊。紅五環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們已經成為全國空氣動力和工程掘進行業的頂梁柱,是高端裝備制造氣機動力一體化行業的先導。紅五環也在用實際行動和拿得出手的成績支持國家提振傳統制造業、打造高端制造業高地。
我始終相信,一家企業能夠成功,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得更遠、贏得漂亮,必須依靠文化。沒有企業文化,就如同大廈立在沙灘上,一陣風一波浪就推倒了。我們的企業文化就是“做人做事——做一個高尚的人,做自己專業的事”。正是因為有好的企業文化,工程技術人員在設計產品時,其精髓能跟企業文化相連,精益求精,贏得市場聲譽和企業快速發展的機遇。
紅五環企業文化的核心是黨建工作。我曾提出了一個觀念——企業要做到“政治上成熟,讓黨放心”,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對全體黨員職工的要求,是紅五環集團黨組織鄭重的承諾,更是企業抓好非公黨建工作的目標和靈魂。對企業而言,讓我最自豪的就是“浙江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兩個榮譽稱號,這份榮譽的分量遠比我作為企業家獲得的個人榮譽要重得多。
我們從最開始沒有資金、人才、技術、市場,到如今集團可以將最優秀的人才聚集到企業里來,我們依靠的就是黨組織這個最堅實的后盾。公司從最初3名黨員,到最輝煌時期1200余名員工中在冊黨員126名,自始至終,企業都做到了關鍵崗位有黨員,重要崗位上黨員起模范帶頭作用。
不忘初心,牢記囑托。紅五環二十多年磨一劍,從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從衢州制造到衢州智造。目前紅五環自主研發生產的全液壓鉆機已在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多個重要礦區礦井推廣應用,披荊斬棘、鑿巖鉆探,得到用戶青睞。
從一個銷售經理打天下,到銷售網絡遍布全國兩千多個經銷門店;從零星幾件產品,到八大系列近千種產品,紅五環實現從小型礦山機械到空氣動力裝備制造重大轉型提升。在空氣動力和工程掘進領域,創造了人均年產值相當于同行最高水平20倍的奇跡。靠的是創業創新轉型升級,孜孜以求深耕不輟。
如今,與紅五環合作的科研機構多達二十幾家,年投入科研經費以千萬元計,催生一大批引領行業的產品,實現從國內常規產品、國際常規產品到國際尖端產品的升級。目前,公司新產品占總銷售額65%以上,占領了市場競爭有利位置。
從一排瓦房、兩口池塘、三名員工起步,大家經常是“衣服濕了干干了濕”,一路走來,紅五環人個性鮮明,從“以我們的人格承諾”到“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從“我們打造的不僅僅是一臺機器,更是一種精神、實力和遠見”到“做人做事”……紅五環團隊之魂、產業之魂,逐漸形成、日益清晰。
紅五環的發展之路是10年求生存、10年強發展,而在眼下的10年里,我們正著力補短板,和國際一流企業攜手走得更遠更高。以世界的資源為我所用,以世界的市場為我的市場,紅五環重整行裝再出發,勇毅前行創未來!
編后語
迎著改革奔跑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衢州到世界!紅五環的崛起,不僅點亮了衢州智造的風姿,也使得這一片土地上增添了品牌吸引力,提升了經濟實力,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新征程。
然而,一個企業的崛起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這背后凝聚了太多的難題與不易。該如何探索新的發展模式,該如何把握好時代機遇與政策優勢,又該如何充分挖掘身邊的寶貴資源助力企業發展,是城市發展必須思量的問題。
衢州,從改革中找出路,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逐步構建新格局、打造新優勢、開創新局面,交出一份以體制機制改革賦能高質量發展的優異答卷,帶領企業在奔跑之路越走越遠。而迎著改革的東風,紅五環也在人才、制度、技術等方面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前進!更讓我們相信,機制運轉有力,前行才更有底氣!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