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云智控在特變電工上線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煩”,這全是因為一個人的決策。
焦淼,特變電工山東魯能泰山電纜有限公司設備部部長,“搞自動控制、搞電氣技術出身”,工程碩士。
特變電工為全球能源事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綜合實力位居世界機械500強、中國企業500強,是我國多晶硅新材料研制及大型鋁電子出口基地,大型太陽能光伏、風電系統集成商。
在云智控上線前,他決定走有線部署的方案。有線部署更加熟門熟路,之前生產設備的控制方式,上位機通過網線和生產線現場的設備之間實現“硬連線”,看得見摸得著。
“好像傳統上我們就接受這樣一種觀念,上位機必須要用硬連線。”
有線、無線,僅一字之差,但來到工業現場,兩種部署方式,背后的施工難度和部署成本,天差地別。云智控項目險些“流產”。
空壓站房和主控室距離超過150米,且不在同一樓層,布線非常困難,布線的成本投入很高,實施工期也會延長,“做下來得不償失”。
最后,經過綜合考量,焦部長接受了云智控無線部署的方案。“從使用的情況來看,我覺得無線部署的方式好像沒有什么問題,甚至還要優于有線部署的方式。”
如果你因此認為焦部長是一個保守的人,那你就錯了。
焦淼部長接受采訪照片
01
新技術弄潮者與云智控
特變電工的數字化轉型早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了。
那時候還沒有“數字化轉型”的概念,大家掛在嘴邊的是“自動化”。當時在焦部長的主持下,生產線上的設備開始進行單機的自動化改造,后來延伸到工廠的其他系統。例如電能的自動采集、自動分析系統。
促使特變電工山東魯能泰山電纜有限公司做出改變的原因,焦部長總結為兩個:一個外部原因,社會整體的大環境迫使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這應該是每個企業都面臨的共性問題。”
另一個內因是,特變電工整個集團,面對新技術和新趨勢極具敏銳度,要求下屬企業追求創新,大膽采用新技術。
新技術能快速落地,關鍵在焦部長。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對生產工藝早已爛熟于心,讓焦部長在判斷、選擇新技術的過程中,極具前瞻性,重視實用性。
特變電工和蘑菇物聯的合作,結緣在2018年的工博會上。高能耗的設備尤其是空壓機的節能需求,讓焦部長對云智控整站節能的解決方案十分感興趣。
真正解決空壓機/站能耗大的問題,滿足焦部長節能需求的是云智控。焦部長在采訪中說:“從云智控運行大半年的情況來看,有10%左右的能源節省。”
02
云智控解決3大問題
10%的節能只是收益上的一個方面。
云智控系統上線前,空壓站主要有3個問題讓劉夫偉頭疼不已。設備頻繁啟停,能耗巨大;站房分布全廠,巡檢工作量大、效率低;設備沒有預警機制,容易發生突發故障。
2018年,有一次生產車間用氣量突然增大,空壓機運行數量少、管網氣壓變低,導致部分設備保護停機。
云智控上線以后,空壓站2D組態圖讓劉夫偉身在主控室,通過一塊大屏幕,就能掌握站房內所有設備和儀器儀表的數據,不再需要人工巡檢。
劉夫偉主任在采訪中介紹系統功能
同時,在全面監測的基礎上,云智控系統的多參數多約束條件控制算法和AI算法技術,根據母管壓力變化,建立智能控制模型,控制設備啟停,既保證了穩壓供氣,還實現節能降耗。
在云智控上線之前,站房管網壓力在0.7-0.8MPa。系統上線后,壓力降低、壓力帶收窄,壓力波動控制在0.6-0.66MPa。
最后,云智控故障預警的功能,避免了突發故障的發生。
劉主任隨后把換熱站、循環水系統、液氮罐區、蒸汽系統全部接入了云智控系統,現在在主控室的大屏幕前,劉主任能看到所有站房的運行詳情。
03
云智控接受疫情的“大考”
云智控在2019年10月上線,在疫情期間,接受了一次“大考”。
2月份,特變電工山東魯能泰山電纜有限公司按時復工復產,由于種種限制,并沒有滿員,對于動力系統來說,馬上面臨原來2個人去做的工作,突然只有1個人在崗的局面。
在云智控的幫助下,1個人在主控室就能監測整個動力系統的運行,有效化解了人員緊張問題。
在焦部長看來,“疫情對我們的社會和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但是反過來說可以檢驗我們這個項目。”云智控對整個生產的支撐作用在疫情中體現出來。
04
開放可集成的云智控
特變電工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趟過不少坑。如各系統之間不能進行集成,造成一個個的數據孤島。
“以前我們做過一些小孤島式的系統,單個來看它挺好用,但是一旦我現在要上ERP了,兩個系統的數據流不一樣,已經存儲的數據沒法傳輸到新的系統里去,很痛心要廢棄掉以前收集的數據。”
其間,供應商也想過一些辦法,例如做一個過渡界面,但是效率極低,投入產出不合理。
當銷售告訴焦部長,云智控系統支持和其他系統做集成,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焦部長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現在只要我們上新系統,一定會要求它是開放式的,我給MES、ERP以及SCADA小組提的建議,就是要采用類似蘑菇物聯這樣的模式,開放系統,能夠把數據和將來的其他系統集成在一起。封閉的系統我們會盡量摒棄掉。”
云智控的上線,只是特變電工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一個局部。在一個個車間、一條條產線逐漸數字化改造的過程中,系統是不是開放的,對將來整廠的數據集成至關重要。
當我問身在潮流中的焦部長,如何看待工業“新三化”時,焦部長流露出工業人的情懷。
“我愿意更加貼近工業現場一線的情況來談,一個企業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運行成本以及降低能耗,減少工廠所用的人工,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交貨速度,這是企業要獲利的根本。這幾個點都很直觀,也是企業面對客戶,在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的關鍵。工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都能夠對這些方面有直接幫助,能有幫助的事情我們為什么不做?而且這還與國家的大政方針相契合,必須要做!”
來源:蘑菇物聯
焦淼,特變電工山東魯能泰山電纜有限公司設備部部長,“搞自動控制、搞電氣技術出身”,工程碩士。
特變電工為全球能源事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綜合實力位居世界機械500強、中國企業500強,是我國多晶硅新材料研制及大型鋁電子出口基地,大型太陽能光伏、風電系統集成商。
在云智控上線前,他決定走有線部署的方案。有線部署更加熟門熟路,之前生產設備的控制方式,上位機通過網線和生產線現場的設備之間實現“硬連線”,看得見摸得著。
“好像傳統上我們就接受這樣一種觀念,上位機必須要用硬連線。”
有線、無線,僅一字之差,但來到工業現場,兩種部署方式,背后的施工難度和部署成本,天差地別。云智控項目險些“流產”。
空壓站房和主控室距離超過150米,且不在同一樓層,布線非常困難,布線的成本投入很高,實施工期也會延長,“做下來得不償失”。
最后,經過綜合考量,焦部長接受了云智控無線部署的方案。“從使用的情況來看,我覺得無線部署的方式好像沒有什么問題,甚至還要優于有線部署的方式。”
如果你因此認為焦部長是一個保守的人,那你就錯了。
焦淼部長接受采訪照片
01
新技術弄潮者與云智控
特變電工的數字化轉型早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了。
那時候還沒有“數字化轉型”的概念,大家掛在嘴邊的是“自動化”。當時在焦部長的主持下,生產線上的設備開始進行單機的自動化改造,后來延伸到工廠的其他系統。例如電能的自動采集、自動分析系統。
促使特變電工山東魯能泰山電纜有限公司做出改變的原因,焦部長總結為兩個:一個外部原因,社會整體的大環境迫使企業不斷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降低成本。“這應該是每個企業都面臨的共性問題。”
另一個內因是,特變電工整個集團,面對新技術和新趨勢極具敏銳度,要求下屬企業追求創新,大膽采用新技術。
新技術能快速落地,關鍵在焦部長。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對生產工藝早已爛熟于心,讓焦部長在判斷、選擇新技術的過程中,極具前瞻性,重視實用性。
特變電工和蘑菇物聯的合作,結緣在2018年的工博會上。高能耗的設備尤其是空壓機的節能需求,讓焦部長對云智控整站節能的解決方案十分感興趣。
真正解決空壓機/站能耗大的問題,滿足焦部長節能需求的是云智控。焦部長在采訪中說:“從云智控運行大半年的情況來看,有10%左右的能源節省。”
02
云智控解決3大問題
10%的節能只是收益上的一個方面。
云智控系統上線前,空壓站主要有3個問題讓劉夫偉頭疼不已。設備頻繁啟停,能耗巨大;站房分布全廠,巡檢工作量大、效率低;設備沒有預警機制,容易發生突發故障。
2018年,有一次生產車間用氣量突然增大,空壓機運行數量少、管網氣壓變低,導致部分設備保護停機。
云智控上線以后,空壓站2D組態圖讓劉夫偉身在主控室,通過一塊大屏幕,就能掌握站房內所有設備和儀器儀表的數據,不再需要人工巡檢。
劉夫偉主任在采訪中介紹系統功能
同時,在全面監測的基礎上,云智控系統的多參數多約束條件控制算法和AI算法技術,根據母管壓力變化,建立智能控制模型,控制設備啟停,既保證了穩壓供氣,還實現節能降耗。
在云智控上線之前,站房管網壓力在0.7-0.8MPa。系統上線后,壓力降低、壓力帶收窄,壓力波動控制在0.6-0.66MPa。
最后,云智控故障預警的功能,避免了突發故障的發生。
劉主任隨后把換熱站、循環水系統、液氮罐區、蒸汽系統全部接入了云智控系統,現在在主控室的大屏幕前,劉主任能看到所有站房的運行詳情。
03
云智控接受疫情的“大考”
云智控在2019年10月上線,在疫情期間,接受了一次“大考”。
2月份,特變電工山東魯能泰山電纜有限公司按時復工復產,由于種種限制,并沒有滿員,對于動力系統來說,馬上面臨原來2個人去做的工作,突然只有1個人在崗的局面。
在云智控的幫助下,1個人在主控室就能監測整個動力系統的運行,有效化解了人員緊張問題。
在焦部長看來,“疫情對我們的社會和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但是反過來說可以檢驗我們這個項目。”云智控對整個生產的支撐作用在疫情中體現出來。
04
開放可集成的云智控
特變電工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也趟過不少坑。如各系統之間不能進行集成,造成一個個的數據孤島。
“以前我們做過一些小孤島式的系統,單個來看它挺好用,但是一旦我現在要上ERP了,兩個系統的數據流不一樣,已經存儲的數據沒法傳輸到新的系統里去,很痛心要廢棄掉以前收集的數據。”
其間,供應商也想過一些辦法,例如做一個過渡界面,但是效率極低,投入產出不合理。
當銷售告訴焦部長,云智控系統支持和其他系統做集成,實現數據互聯互通,焦部長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
“現在只要我們上新系統,一定會要求它是開放式的,我給MES、ERP以及SCADA小組提的建議,就是要采用類似蘑菇物聯這樣的模式,開放系統,能夠把數據和將來的其他系統集成在一起。封閉的系統我們會盡量摒棄掉。”
云智控的上線,只是特變電工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一個局部。在一個個車間、一條條產線逐漸數字化改造的過程中,系統是不是開放的,對將來整廠的數據集成至關重要。
當我問身在潮流中的焦部長,如何看待工業“新三化”時,焦部長流露出工業人的情懷。
“我愿意更加貼近工業現場一線的情況來談,一個企業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運行成本以及降低能耗,減少工廠所用的人工,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交貨速度,這是企業要獲利的根本。這幾個點都很直觀,也是企業面對客戶,在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的關鍵。工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都能夠對這些方面有直接幫助,能有幫助的事情我們為什么不做?而且這還與國家的大政方針相契合,必須要做!”
來源:蘑菇物聯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