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行業領軍企業,陜鼓動力除繼續深耕冶金、石化等傳統優勢領域外,還將目光瞄向了市場增長空間更為廣闊的天然氣產業鏈,并開始關注高端制造領域的熱點“3D打印”。
據相關數據,去年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高達29%左右,較2011年的22%明顯提升。而LNG(液化天然氣)因便于儲存和利用,目前已發展至陸路、水路運輸、民用燃氣等領域。不過,我國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在天然氣傳輸鏈條的相關設備中,燃氣輪機壓縮機等關鍵技術尚需突破,自主化水平還需提升。
在LNG壓縮機領域,陜鼓動力已有所動作,已建設了LNG產品專用閉式試驗平臺。公司可提供機組成套設備服務,包括壓縮機、驅動機、變速箱、聯接裝置、設備密封、油系統、冷卻系統等都由陜鼓負責,為用戶提供一體化服務。此外,作為壓縮機設備制造廠家,還能夠同時進行全套產品裝置的運行監控和分析,這在國內也屬s*家。
“公司已做了一些LNG項目,我們專注于壓縮機這個核心業務,一方面我們有技術,另一方面手里也有訂單。”陜鼓動力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2012年,陜鼓動力簽下“府谷恒源焦爐煤氣制60萬噸/年甲醇、聯產5億方/年LNG項目”,成為公司在LNG領域發力的標志項目。公司在2012年年報中稱,這是目前LNG設備國產化z*大裝置之一,其中的LNG混合冷劑離心壓縮機組是國內在建項目中z*大的,在LNG行業發展應用大型化離心壓縮機,有著示范標桿作用。
此外,根據《陜西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該省將發展十大能源工程項目,重點建設大唐府谷60萬噸/年煤基烯烴等多個煤化工項目。德邦證券研究指出,以30萬噸對應1億元設備的比例大致估算,按照新增1000萬噸各類煤化工產能計算,新增加的壓縮機設備需求就達幾十億元。如果是交鑰匙工程項目的話,新增需求可能超過100億元,還不包括新增氣體項目需求。如果按照60萬噸甲醇需要8萬空分氣體的大致比例估算,新增加的氣體需求可能也將達到100萬方左右。
在去年10月31日,陜鼓秦風氣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分析人士預計,未來五年,秦風氣體將發展成為專業化、規模化的專業氣體運營公司,空分裝置總規模將達200萬方。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利稅2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陜鼓動力除瞄準LNG產業鏈外,在3D打印領域也已有所“準備”。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早在2011年2月就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聯合設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s*批進駐的四人為中國工程院的高金吉、汪應洛、王玉明、盧秉恒院士。其中,盧秉恒院士作為國內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家,在快速成形、生物制造、微納制造與電子制造裝備等方面均有多年的研究積累。就此,有投資者曾在互動平臺詢問公司是否有意進軍3D打印領域,公司方面回復稱,對3D打印新技術,一直在關心和學習。
作為行業領軍企業,陜鼓動力除繼續深耕冶金、石化等傳統優勢領域外,還將目光瞄向了市場增長空間更為廣闊的天然氣產業鏈,并開始關注高端制造領域的熱點“3D打印”。
據相關數據,去年我國天然氣進口依存度高達29%左右,較2011年的22%明顯提升。而LNG(液化天然氣)因便于儲存和利用,目前已發展至陸路、水路運輸、民用燃氣等領域。不過,我國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在天然氣傳輸鏈條的相關設備中,燃氣輪機壓縮機等關鍵技術尚需突破,自主化水平還需提升。
在LNG壓縮機領域,陜鼓動力已有所動作,已建設了LNG產品專用閉式試驗平臺。公司可提供機組成套設備服務,包括壓縮機、驅動機、變速箱、聯接裝置、設備密封、油系統、冷卻系統等都由陜鼓負責,為用戶提供一體化服務。此外,作為壓縮機設備制造廠家,還能夠同時進行全套產品裝置的運行監控和分析,這在國內也屬s*家。
“公司已做了一些LNG項目,我們專注于壓縮機這個核心業務,一方面我們有技術,另一方面手里也有訂單。”陜鼓動力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2012年,陜鼓動力簽下“府谷恒源焦爐煤氣制60萬噸/年甲醇、聯產5億方/年LNG項目”,成為公司在LNG領域發力的標志項目。公司在2012年年報中稱,這是目前LNG設備國產化z*大裝置之一,其中的LNG混合冷劑離心壓縮機組是國內在建項目中z*大的,在LNG行業發展應用大型化離心壓縮機,有著示范標桿作用。
此外,根據《陜西省“十二五”能源發展規劃》,該省將發展十大能源工程項目,重點建設大唐府谷60萬噸/年煤基烯烴等多個煤化工項目。德邦證券研究指出,以30萬噸對應1億元設備的比例大致估算,按照新增1000萬噸各類煤化工產能計算,新增加的壓縮機設備需求就達幾十億元。如果是交鑰匙工程項目的話,新增需求可能超過100億元,還不包括新增氣體項目需求。如果按照60萬噸甲醇需要8萬空分氣體的大致比例估算,新增加的氣體需求可能也將達到100萬方左右。
在去年10月31日,陜鼓秦風氣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分析人士預計,未來五年,秦風氣體將發展成為專業化、規模化的專業氣體運營公司,空分裝置總規模將達200萬方。實現營業收入100億元,利稅2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陜鼓動力除瞄準LNG產業鏈外,在3D打印領域也已有所“準備”。公開信息顯示,公司早在2011年2月就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聯合設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s*批進駐的四人為中國工程院的高金吉、汪應洛、王玉明、盧秉恒院士。其中,盧秉恒院士作為國內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家,在快速成形、生物制造、微納制造與電子制造裝備等方面均有多年的研究積累。就此,有投資者曾在互動平臺詢問公司是否有意進軍3D打印領域,公司方面回復稱,對3D打印新技術,一直在關心和學習。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