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世界首臺(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并網發電
世界首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湖北應城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一次并網成功,創造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等多項世界紀錄。
湖北應城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是一座新型儲能電站,被喻為“電力系統充電寶”。示范工程采用了全球首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系統,全年儲氣量達19億標準立方米,每年可發電約5億千瓦時。
中國能建數科集團副總經理李峻:項目采用完全由我們自主研發的大規模壓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單機功率達到300兆瓦,儲能容量達1500兆瓦時,轉換效率接近70%,儲能一次所存儲的電量可以滿足一個中小城市連續用電5個小時。
壓氣儲能電站,也叫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是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段的富余電量來壓縮空氣,并將其存儲在地下,再在用電高峰時釋放,并通過發電機組發電的新型電能存儲系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是目前除了抽水蓄能之外技術最為成熟的物理儲能技術之一,也是現今大規模儲能技術研發的熱點。
中國能建數科集團副總經理李峻:我們經過聯合技術攻關,在世界范圍內首次成功應用鹽穴沉渣空間儲氣,首創國內最大口徑(339.7毫米)注采井方案,大幅提高了鹽穴空腔利用率和注采井的注采氣量,也降低了工程造價和縮短了建設工期。
應城壓氣儲能電站并網后,可以有效提升區域電網的調峰能力,同時還能促進電網消納更多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下一步,將細化電站運營機制,為大規模新型儲能技術商業化應用創造可能。
廢棄鹽礦變身“充電寶”
記者了解到,應城壓氣儲能電站利用廢棄鹽礦作為儲氣庫,是典型的鹽穴型壓氣儲能。近年來,江蘇、山東等地紛紛探索鹽穴壓氣儲能技術。這種新型儲能技術有什么亮點,我們一起來看看。
鹽穴就是地下鹽層被開采后形成的腔穴,不僅密閉性好,穩定性還高,是儲存高壓空氣的理想場所,兼具了使用壽命長、成本低、占地少、安全環保等諸多優勢。相比興建鋼罐等壓力容器儲存的方式,利用鹽穴等地下洞穴建設大容量電站,將顯著降低原材料、用地等方面的成本。
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能建副總經理吳云:目前,包括甘肅酒泉、遼寧朝陽、山東泰安壓氣儲能項目在內,中國能建具備實施條件和正在建設的壓氣儲能工程超過50多座。與此同時,我們已啟動單機容量600兆瓦到1000兆瓦級,轉換效率72%到75%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據介紹,我國鹽穴資源分布廣泛,符合使用條件的約有兩千多個,目前主要用于儲存天然氣和石油。如果盤活相關資源,能實現1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的鹽穴儲能能力,相當于一座特大城市的用電負荷,將有力促進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
陜鼓為該項目提供的壓縮空氣儲能核心設備——300兆瓦級“軸流+離心“壓縮機、300兆瓦級大流量多級寬負荷膨脹機,被評為“2023年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我國新型儲能發展進入快車道
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轉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占比逐漸增加。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具有間歇性和不確定性,對加快儲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進其中,“新型儲能”發展按下“加速鍵”。
儲能的作用就像是“充電寶”,可以把平時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富余的發電量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時放電。儲能分為傳統儲能和新型儲能,傳統儲能的主要代表就是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就是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
2023年以來,新型儲能技術百花齊放,300兆瓦等級壓縮空氣儲能項目、100兆瓦等級液流電池儲能項目、兆瓦級飛輪儲能項目開工建設,重力儲能、液態空氣儲能等新技術也正在落地實施。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2023年當年,新型儲能的新增裝機規模比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未來,我國新型儲能將呈現產業規模化、技術精益化、機制體系化齊頭并進的發展方向。
【壓縮機網】世界首臺(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并網發電
世界首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電站——湖北應城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一次并網成功,創造了單機功率、儲能規模、轉換效率等多項世界紀錄。
湖北應城壓氣儲能電站示范工程是一座新型儲能電站,被喻為“電力系統充電寶”。示范工程采用了全球首套300兆瓦級壓氣儲能系統,全年儲氣量達19億標準立方米,每年可發電約5億千瓦時。
中國能建數科集團副總經理李峻:項目采用完全由我們自主研發的大規模壓氣儲能系統解決方案,單機功率達到300兆瓦,儲能容量達1500兆瓦時,轉換效率接近70%,儲能一次所存儲的電量可以滿足一個中小城市連續用電5個小時。
壓氣儲能電站,也叫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是利用電網負荷低谷時段的富余電量來壓縮空氣,并將其存儲在地下,再在用電高峰時釋放,并通過發電機組發電的新型電能存儲系統。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是目前除了抽水蓄能之外技術最為成熟的物理儲能技術之一,也是現今大規模儲能技術研發的熱點。
中國能建數科集團副總經理李峻:我們經過聯合技術攻關,在世界范圍內首次成功應用鹽穴沉渣空間儲氣,首創國內最大口徑(339.7毫米)注采井方案,大幅提高了鹽穴空腔利用率和注采井的注采氣量,也降低了工程造價和縮短了建設工期。
應城壓氣儲能電站并網后,可以有效提升區域電網的調峰能力,同時還能促進電網消納更多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下一步,將細化電站運營機制,為大規模新型儲能技術商業化應用創造可能。
廢棄鹽礦變身“充電寶”
記者了解到,應城壓氣儲能電站利用廢棄鹽礦作為儲氣庫,是典型的鹽穴型壓氣儲能。近年來,江蘇、山東等地紛紛探索鹽穴壓氣儲能技術。這種新型儲能技術有什么亮點,我們一起來看看。
鹽穴就是地下鹽層被開采后形成的腔穴,不僅密閉性好,穩定性還高,是儲存高壓空氣的理想場所,兼具了使用壽命長、成本低、占地少、安全環保等諸多優勢。相比興建鋼罐等壓力容器儲存的方式,利用鹽穴等地下洞穴建設大容量電站,將顯著降低原材料、用地等方面的成本。
中國新型儲能產業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能建副總經理吳云:目前,包括甘肅酒泉、遼寧朝陽、山東泰安壓氣儲能項目在內,中國能建具備實施條件和正在建設的壓氣儲能工程超過50多座。與此同時,我們已啟動單機容量600兆瓦到1000兆瓦級,轉換效率72%到75%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據介紹,我國鹽穴資源分布廣泛,符合使用條件的約有兩千多個,目前主要用于儲存天然氣和石油。如果盤活相關資源,能實現10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的鹽穴儲能能力,相當于一座特大城市的用電負荷,將有力促進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
陜鼓為該項目提供的壓縮空氣儲能核心設備——300兆瓦級“軸流+離心“壓縮機、300兆瓦級大流量多級寬負荷膨脹機,被評為“2023年能源行業十大科技創新成果”。
我國新型儲能發展進入快車道
近年來,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轉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體系中的占比逐漸增加。而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具有間歇性和不確定性,對加快儲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進其中,“新型儲能”發展按下“加速鍵”。
儲能的作用就像是“充電寶”,可以把平時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富余的發電量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時放電。儲能分為傳統儲能和新型儲能,傳統儲能的主要代表就是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就是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等。
2023年以來,新型儲能技術百花齊放,300兆瓦等級壓縮空氣儲能項目、100兆瓦等級液流電池儲能項目、兆瓦級飛輪儲能項目開工建設,重力儲能、液態空氣儲能等新技術也正在落地實施。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2023年當年,新型儲能的新增裝機規模比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未來,我國新型儲能將呈現產業規模化、技術精益化、機制體系化齊頭并進的發展方向。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