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曹妃甸11-6油田WHPD平臺完成天然氣壓縮機由燃氣驅動改造為電機驅動項目,每年可實現減少天然氣燃料消耗375萬立方米,相當于節能5千噸標煤,同時解決了進口設備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設備國產化轉型,每年可降低維護成本128萬元。
WHPD平臺天然氣壓縮機以進口內燃機作為天然氣外輸的動力源,備件采購到貨周期長且價格昂貴。為打破依靠進口設備的技術壁壘,油田積極探索將內燃機驅動改造為國產電機驅動的方式,順利攻克了“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設備國產化轉型,節約設備維護成本,優化設備管理策略。
依托曹妃甸油田群接入岸電運行模式,改造項目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油田在優化能源結構變革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以綠色電能代替燃料氣,實現天然氣“減耗增輸”,發揮冬季能源保供“壓艙石”作用。
WHPD平臺投產于2006年,歷經多次擴建改造,天然氣壓縮機撬塊已深處平臺中層,原機身體型巨大、撬體縱向空間狹小,如何安全、高效實現原機體與新電機的互換,成了擺在項目進程中的一大難題。關鍵之時,平臺黨支部書記“掛帥”,支部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深入現場調研并制定詳細的風險預控措施,由原機體整體吊裝改為就地拆解、逐個外移的施工方案,極大降低了施工風險,加快推進“壓縮機電驅改造項目”落地。11月上旬,廠家工程師疫情原因未能按原計劃出海。為早日實現壓縮機上線外輸,保障冬季清潔能源供應,平臺各專業黨員成立攻關小組,主動作為、不等不靠,通過視頻連線廠家工程師及查閱大量文獻等形式,加班加點,歷時4天合力完成中控上百個點位的組態、程序修改和下裝工作,完美實現了設備在各種工況下邏輯運行、參數顯示及保護功能。
在整個改造項目實施過程中,曹妃甸11-6油田對施工作業進行全過程質量管理,動態調整作業計劃,優化完善工序銜接,解決了系統匹配、流程優化等10余項技術問題,安全高效完成各項施工作業。
曹妃甸作業公司始終堅持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以技術攻關為導向,科學有序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生產與綠色低碳協調融合發展。本次曹妃甸11-6油田天然氣壓縮機電驅改造項目的成功實施,一舉攻克進口設備“卡脖子”技術難題,并順利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目標,為推動油田綠色低碳發展探索了新方式。
近日,曹妃甸11-6油田WHPD平臺完成天然氣壓縮機由燃氣驅動改造為電機驅動項目,每年可實現減少天然氣燃料消耗375萬立方米,相當于節能5千噸標煤,同時解決了進口設備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設備國產化轉型,每年可降低維護成本128萬元。
WHPD平臺天然氣壓縮機以進口內燃機作為天然氣外輸的動力源,備件采購到貨周期長且價格昂貴。為打破依靠進口設備的技術壁壘,油田積極探索將內燃機驅動改造為國產電機驅動的方式,順利攻克了“卡脖子”技術難題,實現設備國產化轉型,節約設備維護成本,優化設備管理策略。
依托曹妃甸油田群接入岸電運行模式,改造項目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油田在優化能源結構變革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以綠色電能代替燃料氣,實現天然氣“減耗增輸”,發揮冬季能源保供“壓艙石”作用。
WHPD平臺投產于2006年,歷經多次擴建改造,天然氣壓縮機撬塊已深處平臺中層,原機身體型巨大、撬體縱向空間狹小,如何安全、高效實現原機體與新電機的互換,成了擺在項目進程中的一大難題。關鍵之時,平臺黨支部書記“掛帥”,支部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深入現場調研并制定詳細的風險預控措施,由原機體整體吊裝改為就地拆解、逐個外移的施工方案,極大降低了施工風險,加快推進“壓縮機電驅改造項目”落地。11月上旬,廠家工程師疫情原因未能按原計劃出海。為早日實現壓縮機上線外輸,保障冬季清潔能源供應,平臺各專業黨員成立攻關小組,主動作為、不等不靠,通過視頻連線廠家工程師及查閱大量文獻等形式,加班加點,歷時4天合力完成中控上百個點位的組態、程序修改和下裝工作,完美實現了設備在各種工況下邏輯運行、參數顯示及保護功能。
在整個改造項目實施過程中,曹妃甸11-6油田對施工作業進行全過程質量管理,動態調整作業計劃,優化完善工序銜接,解決了系統匹配、流程優化等10余項技術問題,安全高效完成各項施工作業。
曹妃甸作業公司始終堅持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著力以技術攻關為導向,科學有序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生產與綠色低碳協調融合發展。本次曹妃甸11-6油田天然氣壓縮機電驅改造項目的成功實施,一舉攻克進口設備“卡脖子”技術難題,并順利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目標,為推動油田綠色低碳發展探索了新方式。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