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我們肯定在涪陵建成超過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涪陵將成為中國s*個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頁巖氣示范區。”4月14日,中石化江漢油田副總經理胡德高說。
2012年3月,國土資源部宣布,2015年中國頁巖氣產量將達65億立方米,這也成為中國頁巖氣革命必須完成的“第一步”。為達到這一目的,國土部在當年底就對20個頁巖氣區塊面向全社會進行招標,然而中標的很多業主卻至今遲遲未能開始相關的勘探開發運作。
“主要是企業怕風險,第二輪中標企業報價太高。”有能源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坦言。
在他看來,當時參與招標的絕大部分企業都是沒有一點勘探開發經驗的,招標時大家都不惜代價競標,謀求中央開放油氣領域的政策利好,但是一旦中標后,卻發現勘探開發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簡單,所以等待觀望,甚至謀劃退標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更重要的是,“當時相關政府部門并未對相關區塊進行勘探風險評估,就簡單地將這些區塊以商業開發的生產區塊價格推出競標,從而造成了大量社會資本的浪費”。該人士表示。
對此說法,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總經理郭旭升等石油勘探專家均表示認同。在他們看來,“25萬億立方米”也好、“36萬億立方米”也罷,這些已被國土資源部等機構披露的中國頁巖氣儲量數據,多是沒有經過認真評估的,“它們僅僅是估算,根本不能作為科學參考依據”。
在這些專家看來,中美地質差異太大,期望簡單照搬美國經驗不可行。“在整個涪陵頁巖氣發現之前,(中石化頁巖氣勘探)賬面上已經投入25億元,打了水漂。再加上過去幾代的勘探投入,可能50億、70億元都不止。”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孫健爆出猛料。
涪陵突破的高昂代價
“涪陵頁巖氣氣田的發現不容易。”中石化涪陵焦石壩氣田的郭旭升這樣感嘆。
據了解,2009年起中石化即啟動了在渝東南地區的頁巖氣勘探評價,在這個地區中石化劃出了多個勘探區塊,并將它們分別交給了包括勘探南方分公司、華東分公司等多支中石化旗下的勘探隊伍。此外,在毗鄰地區還有多支中石油勘探隊伍,也在進行頁巖氣勘探。
“在焦石壩發現前,中石油已在整個四川盆地進行了數十年的勘探開發,涪陵區塊甚至已經是他們放棄的區塊;同時我們其他兄弟單位也在渝東南其他區塊的勘探中無果而終。”郭旭升透露。然而他成功了。2012年11月28日,由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負責的探井焦頁1HF井獲得20.3萬立方米/天高產工業氣流。以此為基礎,可建設總面積達284平方公里、儲量達1697億立方米的大氣田,這是中國頁巖氣史上的第一個大突破。
據中石化方面提供的資料,截至目前,涪陵頁巖氣共生產3.6億立方米,銷售3.42億立方米,銷售額5.8億元。
根據中石化的部署,負責開發的江漢油田2013年新建產能6億立方米/年,并計劃到2015年底至少建成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底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
在此次調查采訪中,也真正領略了一把“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涪陵頁巖氣田,焦石壩井場至丁山勘探井的直線距離僅短短150公里,然而驅車耗時4個小時,其間溝壑縱橫,汽車時而奔駛在山梁,時而又滑落至山谷。看似簡易的道路,不時就出現大幅度的拐彎,有的甚至是180度的轉向。
“這里的山民很少出山,幾乎完全靠自給自足,但(道路)卻給我們的勘探開發帶來了十分高昂的成本。”郭旭升說。
據他透露,僅勘探南方分公司用于焦石壩勘探的費用就多達幾億元,這其中既有勘探支出,也有筑路、環保等費用。
“焦頁1HF是成功出氣了,意味著這些投資可以回收,但是那些勘探未果的(井),同樣需要投入筑路、挖掘污水池等費用。”他說。
根據中石化的測算,未來涪陵氣田頁巖氣在重慶當地的門站價格就將高達2.78元/立方米,而通過川氣東送長輸管道輸往江浙的頁巖氣,其售價將達3.3元/立方米左右。
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川氣東送營業部經理吳剛強補充道:“這還不包括0.4元/立方米頁巖氣開發政府給予的補貼。”
據他介紹,重慶當地政府希望能將更多頁巖氣資源留在當地,然而高昂的氣價卻使它們望而卻步。為了搞好與重慶地方政府的關系,中石化只能以“串換”的模式,將小一部分資源留在當地。
招標后尷尬:承諾與行動不一
據多方調查發現,包括中石化在內的所有中國頁巖氣開采商都在面臨一個尷尬的“窘境”,即頁巖氣是新生事物,沒有勘探開采經驗、沒有現成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準則,更沒有頁巖氣開采井場開采的守則。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第一代“頁巖氣人”去創建。
“到2015年,我們肯定在涪陵建成超過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涪陵將成為中國s*個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頁巖氣示范區。”4月14日,中石化江漢油田副總經理胡德高說。
2012年3月,國土資源部宣布,2015年中國頁巖氣產量將達65億立方米,這也成為中國頁巖氣革命必須完成的“第一步”。為達到這一目的,國土部在當年底就對20個頁巖氣區塊面向全社會進行招標,然而中標的很多業主卻至今遲遲未能開始相關的勘探開發運作。
“主要是企業怕風險,第二輪中標企業報價太高。”有能源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坦言。
在他看來,當時參與招標的絕大部分企業都是沒有一點勘探開發經驗的,招標時大家都不惜代價競標,謀求中央開放油氣領域的政策利好,但是一旦中標后,卻發現勘探開發遠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簡單,所以等待觀望,甚至謀劃退標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
更重要的是,“當時相關政府部門并未對相關區塊進行勘探風險評估,就簡單地將這些區塊以商業開發的生產區塊價格推出競標,從而造成了大量社會資本的浪費”。該人士表示。
對此說法,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總經理郭旭升等石油勘探專家均表示認同。在他們看來,“25萬億立方米”也好、“36萬億立方米”也罷,這些已被國土資源部等機構披露的中國頁巖氣儲量數據,多是沒有經過認真評估的,“它們僅僅是估算,根本不能作為科學參考依據”。
在這些專家看來,中美地質差異太大,期望簡單照搬美國經驗不可行。“在整個涪陵頁巖氣發現之前,(中石化頁巖氣勘探)賬面上已經投入25億元,打了水漂。再加上過去幾代的勘探投入,可能50億、70億元都不止。”中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孫健爆出猛料。
涪陵突破的高昂代價
“涪陵頁巖氣氣田的發現不容易。”中石化涪陵焦石壩氣田的郭旭升這樣感嘆。
據了解,2009年起中石化即啟動了在渝東南地區的頁巖氣勘探評價,在這個地區中石化劃出了多個勘探區塊,并將它們分別交給了包括勘探南方分公司、華東分公司等多支中石化旗下的勘探隊伍。此外,在毗鄰地區還有多支中石油勘探隊伍,也在進行頁巖氣勘探。
“在焦石壩發現前,中石油已在整個四川盆地進行了數十年的勘探開發,涪陵區塊甚至已經是他們放棄的區塊;同時我們其他兄弟單位也在渝東南其他區塊的勘探中無果而終。”郭旭升透露。然而他成功了。2012年11月28日,由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負責的探井焦頁1HF井獲得20.3萬立方米/天高產工業氣流。以此為基礎,可建設總面積達284平方公里、儲量達1697億立方米的大氣田,這是中國頁巖氣史上的第一個大突破。
據中石化方面提供的資料,截至目前,涪陵頁巖氣共生產3.6億立方米,銷售3.42億立方米,銷售額5.8億元。
根據中石化的部署,負責開發的江漢油田2013年新建產能6億立方米/年,并計劃到2015年底至少建成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底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
在此次調查采訪中,也真正領略了一把“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涪陵頁巖氣田,焦石壩井場至丁山勘探井的直線距離僅短短150公里,然而驅車耗時4個小時,其間溝壑縱橫,汽車時而奔駛在山梁,時而又滑落至山谷。看似簡易的道路,不時就出現大幅度的拐彎,有的甚至是180度的轉向。
“這里的山民很少出山,幾乎完全靠自給自足,但(道路)卻給我們的勘探開發帶來了十分高昂的成本。”郭旭升說。
據他透露,僅勘探南方分公司用于焦石壩勘探的費用就多達幾億元,這其中既有勘探支出,也有筑路、環保等費用。
“焦頁1HF是成功出氣了,意味著這些投資可以回收,但是那些勘探未果的(井),同樣需要投入筑路、挖掘污水池等費用。”他說。
根據中石化的測算,未來涪陵氣田頁巖氣在重慶當地的門站價格就將高達2.78元/立方米,而通過川氣東送長輸管道輸往江浙的頁巖氣,其售價將達3.3元/立方米左右。
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川氣東送營業部經理吳剛強補充道:“這還不包括0.4元/立方米頁巖氣開發政府給予的補貼。”
據他介紹,重慶當地政府希望能將更多頁巖氣資源留在當地,然而高昂的氣價卻使它們望而卻步。為了搞好與重慶地方政府的關系,中石化只能以“串換”的模式,將小一部分資源留在當地。
招標后尷尬:承諾與行動不一
據多方調查發現,包括中石化在內的所有中國頁巖氣開采商都在面臨一個尷尬的“窘境”,即頁巖氣是新生事物,沒有勘探開采經驗、沒有現成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準則,更沒有頁巖氣開采井場開采的守則。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第一代“頁巖氣人”去創建。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