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西湖將軍路,一家不起眼的門窗廠內,不時飄出汽油味。幾年來,鄰里都以為是油漆味,沒人在意。直到今年3月29日,30多名警察突然降臨,他們才知道這是個造假工廠。這里生產的潤滑油,都被貼上m*商標,銷往全國10多個省市,累計銷售額高達億元。
昨日,十堰市公安局東岳分局通報,這起被公安部督辦的案件告破。
門窗廠暗藏冒牌潤滑油工廠
春節前,東岳警方接到東風企業報案稱,市場上出現大量假冒專供該公司的潤滑油。警方輾轉武漢、襄陽和十堰暗訪一個多月,鎖定在武漢東西湖將軍路一門窗廠內造假的紅安男子張某。
民警扮成客戶進廠,確認這是假冒東風潤滑油的生產灌裝車間。隨后,該案被公安部督辦。3月29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十堰警方在武漢、襄陽和十堰同時行動,查封兩個制假車間,張某及其同伙先后落網。
假冒東風、長城、昆侖等品牌
在制假工廠內,生產、加工、包裝設備一應俱全。產品采取訂單式生產,客戶需要多少,就購進多少原材料,然后進行加工。搜查中,民警查獲假冒東風、長城、昆侖等品牌潤滑油成品1200余桶、半成品50余噸、假冒商標標識35萬份,起獲400余冊銷售賬本。
經查,張某是武漢某潤滑油公司股東。2008年來,他先后在十堰、武漢租房建廠,購買原油加工灌裝后,貼上東風公司廠名標識,冒充東風公司生產的三大系列、20余個品種的潤滑油銷售。
警方調查獲知,張某的產品銷往江西、湖南等10余省市,年銷售額2000余萬元。
自創品牌銷售不佳轉而造假
48歲的張某,原為十堰一企業工人, 熟悉油類生產加工,后辭職與人合伙做潤滑油生意。期間,他們受托為東風企業加工油品。2009年,對方明文通知他們不能再生產有東風商標和東風商用車公司包裝的油品。
然而,張某自創品牌油品銷售很不理想,遂假冒東風等品牌,以每桶低于真貨30%-50%的價格銷售。警方介紹,張某等人累計銷售額超過1億元。目前,張某等6名主犯已被逮捕。
武漢東西湖將軍路,一家不起眼的門窗廠內,不時飄出汽油味。幾年來,鄰里都以為是油漆味,沒人在意。直到今年3月29日,30多名警察突然降臨,他們才知道這是個造假工廠。這里生產的潤滑油,都被貼上m*商標,銷往全國10多個省市,累計銷售額高達億元。
昨日,十堰市公安局東岳分局通報,這起被公安部督辦的案件告破。
門窗廠暗藏冒牌潤滑油工廠
春節前,東岳警方接到東風企業報案稱,市場上出現大量假冒專供該公司的潤滑油。警方輾轉武漢、襄陽和十堰暗訪一個多月,鎖定在武漢東西湖將軍路一門窗廠內造假的紅安男子張某。
民警扮成客戶進廠,確認這是假冒東風潤滑油的生產灌裝車間。隨后,該案被公安部督辦。3月29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十堰警方在武漢、襄陽和十堰同時行動,查封兩個制假車間,張某及其同伙先后落網。
假冒東風、長城、昆侖等品牌
在制假工廠內,生產、加工、包裝設備一應俱全。產品采取訂單式生產,客戶需要多少,就購進多少原材料,然后進行加工。搜查中,民警查獲假冒東風、長城、昆侖等品牌潤滑油成品1200余桶、半成品50余噸、假冒商標標識35萬份,起獲400余冊銷售賬本。
經查,張某是武漢某潤滑油公司股東。2008年來,他先后在十堰、武漢租房建廠,購買原油加工灌裝后,貼上東風公司廠名標識,冒充東風公司生產的三大系列、20余個品種的潤滑油銷售。
警方調查獲知,張某的產品銷往江西、湖南等10余省市,年銷售額2000余萬元。
自創品牌銷售不佳轉而造假
48歲的張某,原為十堰一企業工人, 熟悉油類生產加工,后辭職與人合伙做潤滑油生意。期間,他們受托為東風企業加工油品。2009年,對方明文通知他們不能再生產有東風商標和東風商用車公司包裝的油品。
然而,張某自創品牌油品銷售很不理想,遂假冒東風等品牌,以每桶低于真貨30%-50%的價格銷售。警方介紹,張某等人累計銷售額超過1億元。目前,張某等6名主犯已被逮捕。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