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二任期拉開帷幕之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出爐了由戰略家伯羅斯主持撰寫的《2030年q*趨勢:可能的世界》,勾描了q*即將發生的重大變化,斷言“頁巖氣革命”將推動美國實現“能源獨立”。一旦實現“能源獨立”,美國經濟面貌將為之一新,q*地緣政治經濟格局將為之一變。這是“美國經濟向來具有很強韌性和自我修復能力”論斷的新注腳。
“頁巖氣革命”對地緣政治經濟的影響
因使用甲酸等化學品而備受爭議的“頁巖氣革命”來勢迅猛,美國還在全面評估如何有效有力地利用這一突如其來的資源,如何利用這一海量資源撬動美國傳統優勢。
第一,美國具備了塑造q*政治經濟格局更有力手段。鑒于天然氣的稀缺性和極端重要性,且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即,1938年美國法律規定出口天然氣違反國家利益。據此,美國公司長久以來沒有出口天然氣的自由,除非獲得美國能源部礦物能源局的批準。在“頁巖氣革命”逆轉了美國天然氣供需形勢以后,美國能源部已向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16個國家發放了液化天然氣的出口許可,僅薩賓帕斯液化天然氣一個項目獲得向非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出口許可。這為美國提供了在q*范圍加快重構區域經濟合作網絡的有效籌碼。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和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聯合向美國政府提議修正阻礙向日本出口液化天然氣的現行法律,建議把以正常價格向陷入危機的日本穩定供應天然氣作為美日安保關系的一部分。隨著2015年巴拿馬運河的拓寬,這樣的建議具有了很強的可操作性。
第二,海灣和中東地區地緣形勢更趨復雜。由于美國油氣產量日益增長以及沙特阿拉伯石油產出增加彌補了伊朗石油供應的減少,針對伊朗石油的制裁遠比人們預想的成功。從長遠看,如果美國逐步淡化在中東的影響力,將為其他發達經濟體(尤其是同中東地區淵源深厚的歐洲國家)、地區大國、新興經濟大國相互角力騰出廣闊空間,中東地區的地緣形勢更趨復雜。如果美國把在中東的巨大戰略力量即使轉移一部分出來,又會投放到哪里去呢?
第三,俄羅斯的實力和影響力將被打折扣。俄羅斯一直依賴能源出口支持其脆弱的經濟,并將其作為對歐洲和亞洲能源消費國的一種影響力。俄羅斯天然氣生產成本長期居高不下,今后其通過能源出口攫取超額利潤將更加困難,因為美國的出口可能會降低歐洲能源價格,澳大利亞的供應將降低亞洲能源價格,這給俄羅斯總統普京打造“富庶安寧俄羅斯”的目標構成極大挑戰。實際上,前不久還向美國市場大量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卡塔爾已被迫轉戰歐洲。由于突然出現的充足貨源,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大幅下滑,現貨交易價為每千立方英尺320美元,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對德國的供應價格是每千立方英尺450美元。普京z*近的表態s*次顯示出了有些緊張的跡象:“我們有責任考慮這種趨勢,以清楚了解局勢不僅在未來2~3年,而是在未來整整10年內將如何發展。”
“頁巖氣革命”對美國能源形勢的影響
“能源獨立”z*早是1973年尼克松總統在石油危機時提出的一個概念。
40年來,每屆美國政府都秉承這個信念,渴望減少中東局勢動蕩和高油價帶來的沖擊,但“能源獨立”看上去始終像個堂吉訶德式的口號。
奧巴馬開始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時,人們還普遍預計美國石油產量將會下跌,需要增加對石油的進口。
然而,得益于“頁巖氣革命”,美國油氣產量大幅提升,“能源獨立”前景變得空前樂觀。
其實,頁巖氣不是什么新東西。早在19世紀美國已打過商用頁巖氣礦井,大量的頁巖氣和頁巖油深埋地下在30年前成為常識,但因為開采難度大、成本高,業界普遍認為沒有多大經濟利用價值。但是,喬治·米歇爾等在美國的一批所謂“獨立石油人”卻長期癡狂于此,1998年開始嘗試將水、沙子和化學品的混合物用高壓注入地下把天然氣壓迫到地表。2008年因國際金融危機終于受到風險投資青睞,成功催生了“頁巖氣革命”,美國能源供應市場迅速發生逆轉。
奧巴馬為之歡呼,稱美國為“天然氣的沙特阿拉伯”。他在國情咨文中表示:“我們擁有滿足將近100年需要的天然氣資源,有必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安全地開發這種能源。”據美國劍橋能源集團數據,頁巖氣占美國天然氣的總產量已從2000年的2%升至2012年的37%。僅經過4年時間,美國即超越了俄羅斯,從q*z*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成為z*大的天然氣生產國。據預測,美國z*遲將于2021年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
石油勘探商很快把水力壓裂和水平鉆井這兩項發展中技術結合起來,應用到了以往產量很低的巖層上,結果“致密油”(因巖層的密度很大而得名)的產量猛增。自2008年以來,美國石油產量增加了25%。美國石油進口從2005年占石油總消費量的60%下降到2012年的42%,凈進口量從1300多萬桶/天降至800萬桶/天。而且,美國60年來s*次成為煉油產品出口國。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20年美國石油產量將再上升30%,增至日產油1110萬桶,屆時美國將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z*大的石油生產國。到2030年甚至會成為石油凈出口國。
“頁巖氣革命”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頁巖氣革命”賦予了美國“驚人的競爭優勢”,為美國“再工業化”注入了百年一遇的強大動力。目前,美國天然氣價格僅為歐洲的1/3、亞洲的1/4,發電成本大幅降低。花旗集團的專家認為,頁巖氣的開采將重構供應鏈,到2020年“再工業化”將為美國增加高達3%的國內生產總值。
第一,z*直接的影響體現在就業上。
頁巖氣和致密油的開采需要建設很長的供應鏈,在全美帶動了大量支出,迄今已經創造了超過170萬個工作機會。據劍橋能源集團預計,到2020年,這場能源革命將再為美國創造300萬個工作機會,而且大多擁有高于美國平均工資的收入水平。
第二,增加政府預算收入和消費者購買能力。劍橋能源集團的分析表明,到2020年,僅美國聯邦政府來自非傳統油氣行業的稅收和專利使用費收入將超過1100億美元。天然氣價格下降,減少了消費者的能源支出,2012年美國人均節省能源開支1000美元。
第三,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下一個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是北達科他州。”這是美國正在流行的一個笑話。北達科他州位于美國北部,農業區面積廣闊,傳統上以種植小麥和豆類作物為主。如今,水力壓裂技術把投資者吸引到了北達科他州、賓夕法尼亞州和愛荷華州這些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的地方。2012年7月,北達科他州原油產量已達67萬桶/天,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0%,位居全美第二位,而歐佩克成員厄瓜多爾僅產油49萬桶/天,卡塔爾也只有74萬桶/天。目前北達科他州是美國失業率較低的州之一。
第四,推動工業復興。受“頁巖氣革命”影響,目前美國工業領域從化學制品到化肥、鋼鐵、塑料、玻璃的原料價格都在下降,新一輪工業復興正在梯次展開。
第一梯次是能源行業s*先從這場革命中受益。此前,許多美國天然氣公司還在規劃修建將液態天然氣汽化的進口終端,但現在,至少750億美元正在投向將天然氣液化并裝船的出口設施。美國天然氣生產商埃克森美孚公司與卡塔爾石油公司共同斥資100億美元,將一個天然氣進口終端改建成出口設施。為適應水壓破碎需要輸出更大功率的要求,過去5年美國油田服務供應商投入高達100億美元的資金更新了采掘機器設備。霍尼韋爾公司宣布斥資5.25億美元收購在天然氣加工處理上具有專長的拉塞爾公司,以便為市場提供去除頁巖氣及傳統天然氣中雜質的服務。美國石油開發與服務行業從中獲得了超額利潤,一些能源公司和石油服務提供商已賺得盆滿缽滿。
第二梯次是基礎化學工業春風勁吹。
美國化學理事會s*席經濟學家凱文·斯威夫特說,國際化學制品業正在經歷75年來z*深刻的巨變。作為行業組織,美國化學理事會僅為“裂解”乙烷增加生產乙烯(聚乙烯類塑料的基礎材料)的產能,即推薦了17個不同的項目,有些項目正在加緊規劃,有些項目則已開工建設。來自美國的強勁競爭引起了歐洲化學品公司的高度警惕,后者開始考慮在美國投資。德國拜耳公司宣布與美國AI-THERCHEMICALS公司簽署協議,在西弗吉尼亞建設乙烷裂解裝置。專為化學品行業提供服務的投資銀行韋倫氏集團認為,美國目前的成本優勢已遠勝于歐洲、拉美和中國,今后幾年“我們還將持續目睹類似的投資活動,大量投資涌向美國,大批歐洲公司將謀求轉向下游發展。”
第三梯次是以鋼鐵為代表的能源密集型工業快速復興。美國鋼鐵公司董事長祖爾馬稱頁巖能源堪比200年前的煤炭。作為能源消耗大戶,美國鋼鐵公司2011年用掉了1000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價格上幾美元的差別,即能幫助節省大量成本”,其燃料開支明顯減少。據奧地利商業雜志《趨勢》報道,奧地利鋼鐵聯合集團計劃在美國建立大規模的生產能力,其中10億美元將投在美國南部建造一座把鐵礦石加工成精鐵砂的生產廠,為設在奧地利林茨和多納維茨的工廠生產初級材料。奧鋼聯是s*批因為頁巖氣繁榮而在美國擴大生產的歐洲能源消費大戶。
第四梯次是處于產業鏈更下游的產業漸次回歸。繼基礎產業之后,“頁巖氣革命”的影響還將進一步傳遞到美國的汽車工業、造船工業、飛機制造工業,工具制造、工業機床、工程機械等行業中去。甚至像塑料玩具這種附加值相對低的產業也在醞釀回歸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西爾金說:“突然之間,有關生產地點的方程式變化了。比如玩具,同我們接觸的一些公司正在考慮:是否可以把一部分在中國的玩具生產活動搬回美國?”塑料玩具的能源成本比較高,勞動力成本則相對低,很多已經可以通過自動注射成型設備進行生產。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二任期拉開帷幕之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出爐了由戰略家伯羅斯主持撰寫的《2030年q*趨勢:可能的世界》,勾描了q*即將發生的重大變化,斷言“頁巖氣革命”將推動美國實現“能源獨立”。一旦實現“能源獨立”,美國經濟面貌將為之一新,q*地緣政治經濟格局將為之一變。這是“美國經濟向來具有很強韌性和自我修復能力”論斷的新注腳。
“頁巖氣革命”對地緣政治經濟的影響
因使用甲酸等化學品而備受爭議的“頁巖氣革命”來勢迅猛,美國還在全面評估如何有效有力地利用這一突如其來的資源,如何利用這一海量資源撬動美國傳統優勢。
第一,美國具備了塑造q*政治經濟格局更有力手段。鑒于天然氣的稀缺性和極端重要性,且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即,1938年美國法律規定出口天然氣違反國家利益。據此,美國公司長久以來沒有出口天然氣的自由,除非獲得美國能源部礦物能源局的批準。在“頁巖氣革命”逆轉了美國天然氣供需形勢以后,美國能源部已向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16個國家發放了液化天然氣的出口許可,僅薩賓帕斯液化天然氣一個項目獲得向非自由貿易協定國家的出口許可。這為美國提供了在q*范圍加快重構區域經濟合作網絡的有效籌碼。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和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聯合向美國政府提議修正阻礙向日本出口液化天然氣的現行法律,建議把以正常價格向陷入危機的日本穩定供應天然氣作為美日安保關系的一部分。隨著2015年巴拿馬運河的拓寬,這樣的建議具有了很強的可操作性。
第二,海灣和中東地區地緣形勢更趨復雜。由于美國油氣產量日益增長以及沙特阿拉伯石油產出增加彌補了伊朗石油供應的減少,針對伊朗石油的制裁遠比人們預想的成功。從長遠看,如果美國逐步淡化在中東的影響力,將為其他發達經濟體(尤其是同中東地區淵源深厚的歐洲國家)、地區大國、新興經濟大國相互角力騰出廣闊空間,中東地區的地緣形勢更趨復雜。如果美國把在中東的巨大戰略力量即使轉移一部分出來,又會投放到哪里去呢?
第三,俄羅斯的實力和影響力將被打折扣。俄羅斯一直依賴能源出口支持其脆弱的經濟,并將其作為對歐洲和亞洲能源消費國的一種影響力。俄羅斯天然氣生產成本長期居高不下,今后其通過能源出口攫取超額利潤將更加困難,因為美國的出口可能會降低歐洲能源價格,澳大利亞的供應將降低亞洲能源價格,這給俄羅斯總統普京打造“富庶安寧俄羅斯”的目標構成極大挑戰。實際上,前不久還向美國市場大量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卡塔爾已被迫轉戰歐洲。由于突然出現的充足貨源,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大幅下滑,現貨交易價為每千立方英尺320美元,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對德國的供應價格是每千立方英尺450美元。普京z*近的表態s*次顯示出了有些緊張的跡象:“我們有責任考慮這種趨勢,以清楚了解局勢不僅在未來2~3年,而是在未來整整10年內將如何發展。”
“頁巖氣革命”對美國能源形勢的影響
“能源獨立”z*早是1973年尼克松總統在石油危機時提出的一個概念。
40年來,每屆美國政府都秉承這個信念,渴望減少中東局勢動蕩和高油價帶來的沖擊,但“能源獨立”看上去始終像個堂吉訶德式的口號。
奧巴馬開始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時,人們還普遍預計美國石油產量將會下跌,需要增加對石油的進口。
然而,得益于“頁巖氣革命”,美國油氣產量大幅提升,“能源獨立”前景變得空前樂觀。
其實,頁巖氣不是什么新東西。早在19世紀美國已打過商用頁巖氣礦井,大量的頁巖氣和頁巖油深埋地下在30年前成為常識,但因為開采難度大、成本高,業界普遍認為沒有多大經濟利用價值。但是,喬治·米歇爾等在美國的一批所謂“獨立石油人”卻長期癡狂于此,1998年開始嘗試將水、沙子和化學品的混合物用高壓注入地下把天然氣壓迫到地表。2008年因國際金融危機終于受到風險投資青睞,成功催生了“頁巖氣革命”,美國能源供應市場迅速發生逆轉。
奧巴馬為之歡呼,稱美國為“天然氣的沙特阿拉伯”。他在國情咨文中表示:“我們擁有滿足將近100年需要的天然氣資源,有必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安全地開發這種能源。”據美國劍橋能源集團數據,頁巖氣占美國天然氣的總產量已從2000年的2%升至2012年的37%。僅經過4年時間,美國即超越了俄羅斯,從q*z*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成為z*大的天然氣生產國。據預測,美國z*遲將于2021年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
石油勘探商很快把水力壓裂和水平鉆井這兩項發展中技術結合起來,應用到了以往產量很低的巖層上,結果“致密油”(因巖層的密度很大而得名)的產量猛增。自2008年以來,美國石油產量增加了25%。美國石油進口從2005年占石油總消費量的60%下降到2012年的42%,凈進口量從1300多萬桶/天降至800萬桶/天。而且,美國60年來s*次成為煉油產品出口國。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20年美國石油產量將再上升30%,增至日產油1110萬桶,屆時美國將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z*大的石油生產國。到2030年甚至會成為石油凈出口國。
“頁巖氣革命”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頁巖氣革命”賦予了美國“驚人的競爭優勢”,為美國“再工業化”注入了百年一遇的強大動力。目前,美國天然氣價格僅為歐洲的1/3、亞洲的1/4,發電成本大幅降低。花旗集團的專家認為,頁巖氣的開采將重構供應鏈,到2020年“再工業化”將為美國增加高達3%的國內生產總值。
第一,z*直接的影響體現在就業上。
頁巖氣和致密油的開采需要建設很長的供應鏈,在全美帶動了大量支出,迄今已經創造了超過170萬個工作機會。據劍橋能源集團預計,到2020年,這場能源革命將再為美國創造300萬個工作機會,而且大多擁有高于美國平均工資的收入水平。
第二,增加政府預算收入和消費者購買能力。劍橋能源集團的分析表明,到2020年,僅美國聯邦政府來自非傳統油氣行業的稅收和專利使用費收入將超過1100億美元。天然氣價格下降,減少了消費者的能源支出,2012年美國人均節省能源開支1000美元。
第三,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下一個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是北達科他州。”這是美國正在流行的一個笑話。北達科他州位于美國北部,農業區面積廣闊,傳統上以種植小麥和豆類作物為主。如今,水力壓裂技術把投資者吸引到了北達科他州、賓夕法尼亞州和愛荷華州這些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的地方。2012年7月,北達科他州原油產量已達67萬桶/天,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0%,位居全美第二位,而歐佩克成員厄瓜多爾僅產油49萬桶/天,卡塔爾也只有74萬桶/天。目前北達科他州是美國失業率較低的州之一。
第四,推動工業復興。受“頁巖氣革命”影響,目前美國工業領域從化學制品到化肥、鋼鐵、塑料、玻璃的原料價格都在下降,新一輪工業復興正在梯次展開。
第一梯次是能源行業s*先從這場革命中受益。此前,許多美國天然氣公司還在規劃修建將液態天然氣汽化的進口終端,但現在,至少750億美元正在投向將天然氣液化并裝船的出口設施。美國天然氣生產商埃克森美孚公司與卡塔爾石油公司共同斥資100億美元,將一個天然氣進口終端改建成出口設施。為適應水壓破碎需要輸出更大功率的要求,過去5年美國油田服務供應商投入高達100億美元的資金更新了采掘機器設備。霍尼韋爾公司宣布斥資5.25億美元收購在天然氣加工處理上具有專長的拉塞爾公司,以便為市場提供去除頁巖氣及傳統天然氣中雜質的服務。美國石油開發與服務行業從中獲得了超額利潤,一些能源公司和石油服務提供商已賺得盆滿缽滿。
第二梯次是基礎化學工業春風勁吹。
美國化學理事會s*席經濟學家凱文·斯威夫特說,國際化學制品業正在經歷75年來z*深刻的巨變。作為行業組織,美國化學理事會僅為“裂解”乙烷增加生產乙烯(聚乙烯類塑料的基礎材料)的產能,即推薦了17個不同的項目,有些項目正在加緊規劃,有些項目則已開工建設。來自美國的強勁競爭引起了歐洲化學品公司的高度警惕,后者開始考慮在美國投資。德國拜耳公司宣布與美國AI-THERCHEMICALS公司簽署協議,在西弗吉尼亞建設乙烷裂解裝置。專為化學品行業提供服務的投資銀行韋倫氏集團認為,美國目前的成本優勢已遠勝于歐洲、拉美和中國,今后幾年“我們還將持續目睹類似的投資活動,大量投資涌向美國,大批歐洲公司將謀求轉向下游發展。”
第三梯次是以鋼鐵為代表的能源密集型工業快速復興。美國鋼鐵公司董事長祖爾馬稱頁巖能源堪比200年前的煤炭。作為能源消耗大戶,美國鋼鐵公司2011年用掉了1000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價格上幾美元的差別,即能幫助節省大量成本”,其燃料開支明顯減少。據奧地利商業雜志《趨勢》報道,奧地利鋼鐵聯合集團計劃在美國建立大規模的生產能力,其中10億美元將投在美國南部建造一座把鐵礦石加工成精鐵砂的生產廠,為設在奧地利林茨和多納維茨的工廠生產初級材料。奧鋼聯是s*批因為頁巖氣繁榮而在美國擴大生產的歐洲能源消費大戶。
第四梯次是處于產業鏈更下游的產業漸次回歸。繼基礎產業之后,“頁巖氣革命”的影響還將進一步傳遞到美國的汽車工業、造船工業、飛機制造工業,工具制造、工業機床、工程機械等行業中去。甚至像塑料玩具這種附加值相對低的產業也在醞釀回歸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高級合伙人西爾金說:“突然之間,有關生產地點的方程式變化了。比如玩具,同我們接觸的一些公司正在考慮:是否可以把一部分在中國的玩具生產活動搬回美國?”塑料玩具的能源成本比較高,勞動力成本則相對低,很多已經可以通過自動注射成型設備進行生產。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