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12月27日,由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裝備制造業藍皮書:中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這個會透露了哪些信息?指引了哪些方向?
![中國裝備制造業藍皮書發布透露了哪些信息?](/uploadfile/2016/1230/20161230113113463.jpg)
《藍皮書》認為,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裝備制造行業將在“L”形底部繼續盤整,但裝備制造業未來投資機會巨大,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核心基礎零部件、綠色化裝備等四大領域存在較多投資機會。
裝備制造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數據顯示,2015年裝備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增長呈現分化態勢,農業機械行業、電工電器行業分別實現10.58%和11.21%的利潤增長,而工程機械行業利潤增速下降39.16%。《藍皮書》認為,這表明我國裝備制造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結構亟需調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端裝備供給能力不足
盡管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擁有產品設計能力企業非常少,在缺失設計與消費客戶需求調查的情況下,導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生產形成升級改造進程緩慢、發展層次不高的局面。此外,鼓勵高端裝備國產化發展政策不完善。由于s*臺(套)設備沒有市場業績,存在運行風險,市場銷售非常困難。
2、服務型裝備制造供給能力不足
裝備制造企業還普遍禁錮于傳統生產模式,重生產輕服務,重視經營輕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裝備制造業的利潤貢獻率還很低。服務提供水平不均。
3、裝備制造業產品質量不高
質量基礎薄弱。標準體系整體水平落后、結構不合理,標準更新速度緩慢,標準的研制能力相對薄弱。國際話語權不強,質量競爭力不強。我國裝備制造業缺乏世界知名的品牌和跨國企業,裝備制造業品牌化建設滯后,品牌設計、品牌建設和品牌維護方面投入嚴重不足;裝備制造產品質量不高,每年因質量問題和技術性貿易措施給裝備制造業造成了嚴重損失。
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
2015年我國裝備制造業主要產品產量普遍下降,但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藍皮書》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產品價格指數回落
裝備制造業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足導致裝備制造業產品訂貨下降、價格低迷。數據顯示,2015年裝備制造業主要行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出現回落。從中類行業來看,泵、閥門、壓縮機制造,采礦、冶金、建筑設備制造,汽車制造,電機制造,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通用儀器儀表制造以及專用儀器儀表制造等行業的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均出現明顯回落。
2、資產利用效率較低
2015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總資產利潤率0.85%,比2014年增長0.07個百分點。但與制造業總資產利潤率7.28%相比,裝備制造業資產利潤率仍然較低,資產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說明裝備制造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峻,同時,產能過剩問題反過來也會給利潤率增長帶來下行壓力。
3、服務提供水平不均
2015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成品存貨9891.27億元,比2014年增加398.43億元,同比增長4.20% ,與制造業產成品存貨1.58%的增速相比,裝備制造業產成品存貨增速較快,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
對于如何要化解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問題,《藍皮書》指出,應該開展國際合作,轉移部分過剩產能;支持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群效應;淘汰“僵尸企業”,堅決去掉過剩產能等措施推進。
![中國裝備制造業藍皮書發布透露了哪些信息?](/uploadfile/2016/1230/20161230113305275.jpg)
四大領域存在投資機會
對于未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趨勢,《藍皮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裝備制造業下行壓力有望趨緩趨穩,行業將在“L”形底部繼續盤整,并將在底部區域繼續運行一個較長時期, 但在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核心基礎零部件、綠色化裝備等4大方面有更多投資機會和更高投資價值。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的發展新常態,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歷史轉折點,傳統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增長力量還在孕育中。未來,裝備制造業要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去產能,多措并舉降成本,全力以赴補短板,切實做好去庫存、去杠桿相關工作,加快培育裝備制造業新發展動能,緊緊抓住《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等國家戰略發展機遇,努力實現向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轉型。
![中國裝備制造業藍皮書發布透露了哪些信息?](/uploadfile/2016/1230/20161230113113463.jpg)
《藍皮書》認為,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裝備制造行業將在“L”形底部繼續盤整,但裝備制造業未來投資機會巨大,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核心基礎零部件、綠色化裝備等四大領域存在較多投資機會。
裝備制造業結構性矛盾突出
數據顯示,2015年裝備制造業各細分行業增長呈現分化態勢,農業機械行業、電工電器行業分別實現10.58%和11.21%的利潤增長,而工程機械行業利潤增速下降39.16%。《藍皮書》認為,這表明我國裝備制造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結構亟需調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端裝備供給能力不足
盡管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擁有產品設計能力企業非常少,在缺失設計與消費客戶需求調查的情況下,導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生產形成升級改造進程緩慢、發展層次不高的局面。此外,鼓勵高端裝備國產化發展政策不完善。由于s*臺(套)設備沒有市場業績,存在運行風險,市場銷售非常困難。
2、服務型裝備制造供給能力不足
裝備制造企業還普遍禁錮于傳統生產模式,重生產輕服務,重視經營輕個性化定制。服務型裝備制造業的利潤貢獻率還很低。服務提供水平不均。
3、裝備制造業產品質量不高
質量基礎薄弱。標準體系整體水平落后、結構不合理,標準更新速度緩慢,標準的研制能力相對薄弱。國際話語權不強,質量競爭力不強。我國裝備制造業缺乏世界知名的品牌和跨國企業,裝備制造業品牌化建設滯后,品牌設計、品牌建設和品牌維護方面投入嚴重不足;裝備制造產品質量不高,每年因質量問題和技術性貿易措施給裝備制造業造成了嚴重損失。
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
2015年我國裝備制造業主要產品產量普遍下降,但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藍皮書》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產品價格指數回落
裝備制造業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足導致裝備制造業產品訂貨下降、價格低迷。數據顯示,2015年裝備制造業主要行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出現回落。從中類行業來看,泵、閥門、壓縮機制造,采礦、冶金、建筑設備制造,汽車制造,電機制造,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通用儀器儀表制造以及專用儀器儀表制造等行業的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均出現明顯回落。
2、資產利用效率較低
2015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總資產利潤率0.85%,比2014年增長0.07個百分點。但與制造業總資產利潤率7.28%相比,裝備制造業資產利潤率仍然較低,資產利用效率有待提高,說明裝備制造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峻,同時,產能過剩問題反過來也會給利潤率增長帶來下行壓力。
3、服務提供水平不均
2015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產成品存貨9891.27億元,比2014年增加398.43億元,同比增長4.20% ,與制造業產成品存貨1.58%的增速相比,裝備制造業產成品存貨增速較快,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
對于如何要化解裝備制造業產能過剩問題,《藍皮書》指出,應該開展國際合作,轉移部分過剩產能;支持兼并重組,提升產業集群效應;淘汰“僵尸企業”,堅決去掉過剩產能等措施推進。
![中國裝備制造業藍皮書發布透露了哪些信息?](/uploadfile/2016/1230/20161230113305275.jpg)
四大領域存在投資機會
對于未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趨勢,《藍皮書》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裝備制造業下行壓力有望趨緩趨穩,行業將在“L”形底部繼續盤整,并將在底部區域繼續運行一個較長時期, 但在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核心基礎零部件、綠色化裝備等4大方面有更多投資機會和更高投資價值。
中國經濟正在經歷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的發展新常態,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歷史轉折點,傳統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新的增長力量還在孕育中。未來,裝備制造業要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去產能,多措并舉降成本,全力以赴補短板,切實做好去庫存、去杠桿相關工作,加快培育裝備制造業新發展動能,緊緊抓住《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等國家戰略發展機遇,努力實現向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轉型。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