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HannoverMesse)4月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本屆展會主題定為“融合的工業——下一步”。這一主題反映出展會對生產集成化及其對行業未來影響的重視,展會將深入探討建設智能工廠的未來趨勢,彰顯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助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引領地位。
![漢諾威工博會:中國成第二大參展國 助推第四次工業革命](/uploadfile/2014/0409/20140409030528271.jpg)
荷蘭是今年漢諾威工博會的伙伴國,其s*相馬克·呂特在開幕式上講話時,稱贊2014年漢諾威工博會將“第四次工業革命”置于中心地位。他說:“這場革命將傳統的工業生產和銷售方式與貫穿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服務和網絡思維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德國早在2011年漢諾威工博會上就已提出“工業4.0”的概念。2013年,德國信息通訊新媒體協會?機械設備制造協會和電氣電子行業協會建立了“工業4.0”研討平臺。德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將它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高科技戰略工程,意在將傳統工業生產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z*終實現工廠智能化,提高資源利用率、生產靈活性及增強客戶與商業伙伴緊密度,并提升工業生產的商業價值。
自蒸汽機誕生以來,工業發展歷經變化,德國“工業4.0”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工業4.0”的前提是在工業自動化基礎上,實現從機器傳感器到因特網通訊的無縫對接。生產自動化技術應通過自我診斷、自我修正和功能z*大化程序達到更加智能,以更好地輔助工人完成生產。
主辦方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董事局成員約亨·柯克勒日前表示:“要保持競爭力,工業企業需要z*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資源利用效率。企業需要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同時還要滿足日益增長的產品個性化和定制需求。應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進行產業集成,確保生產流程具有z*大靈活性。近些年來,行業內已經為實施產業集成開發了很多新技術。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技術整合到工業生產中,形成一種同步、協調并且完全網絡化的系統。這正是2014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核心,即實現智能工廠向產業集成式4.0工廠的飛躍。”
產業集成的目標是讓生產系統能對q*需求和特定客戶要求中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在這一智能系統中,包括工件、機器到運輸系統在內的所有成分都會通過網絡進行互聯,實現彼此之間的自動通訊。人們不必再通過固定的生產線一個站點接著一個站點地傳遞工件。在新的系統中,工件可以獨立地啟動相應的模塊化處理中心,然后自主地進行相關的處理操作。這樣,不同規模的工業生產流程都能實現z*大的靈活性和效率。
柯克勒表示:“靈活性和效率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得以生存的關鍵。所以當前任務是采取正確措施,實現智能靈活型工廠的愿景。而在這一過程中,2014年漢諾威工博會將發揮關鍵作用”。
要實現這一愿景,行業內部需要進行廣泛的信息共享、討論和協調。據德國《經濟周刊》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德國實現“工業4.0”所面臨的z*大障礙,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的安全漏洞、缺少標準化和專業人才、基礎設施不足以及相關費用過高等。
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參展商中,有大約四分之一直接或間接從事能源的生產、傳輸、分配或存儲。對他們而言,“融合的工業——下一步”這一主題正是當前能源系統轉型過程中的前進方向。
柯克勒指出:“未來的能源不僅是綠色能源,也是智能能源。今后,傳輸能量的智能電網和消耗能量的終端裝置將相互協調,z*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要實現這一愿景需要多個行業的協調與合作。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一直提倡產業集成,它將繼續為行業提供理想的溝通平臺,以便企業能夠研發出先進技術,并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進而實現從傳統的?靈活度低的能源系統到現代智能能源網絡的轉變。”
德國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協會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德國多數高校和企業認為,“工業4.0”將會實現,但不會早于2025年。
本屆工博會共吸引來自q*6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0家展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z*大參展國。展會共分為7個主題展:工業自動化、能源、移動技術數字化工廠、工業供應、工業綠色技術以及科研與技術。
2014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HannoverMesse)4月7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本屆展會主題定為“融合的工業——下一步”。這一主題反映出展會對生產集成化及其對行業未來影響的重視,展會將深入探討建設智能工廠的未來趨勢,彰顯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助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引領地位。
荷蘭是今年漢諾威工博會的伙伴國,其s*相馬克·呂特在開幕式上講話時,稱贊2014年漢諾威工博會將“第四次工業革命”置于中心地位。他說:“這場革命將傳統的工業生產和銷售方式與貫穿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服務和網絡思維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德國早在2011年漢諾威工博會上就已提出“工業4.0”的概念。2013年,德國信息通訊新媒體協會?機械設備制造協會和電氣電子行業協會建立了“工業4.0”研討平臺。德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將它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高科技戰略工程,意在將傳統工業生產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z*終實現工廠智能化,提高資源利用率、生產靈活性及增強客戶與商業伙伴緊密度,并提升工業生產的商業價值。
自蒸汽機誕生以來,工業發展歷經變化,德國“工業4.0”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工業4.0”的前提是在工業自動化基礎上,實現從機器傳感器到因特網通訊的無縫對接。生產自動化技術應通過自我診斷、自我修正和功能z*大化程序達到更加智能,以更好地輔助工人完成生產。
主辦方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董事局成員約亨·柯克勒日前表示:“要保持競爭力,工業企業需要z*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資源利用效率。企業需要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同時還要滿足日益增長的產品個性化和定制需求。應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進行產業集成,確保生產流程具有z*大靈活性。近些年來,行業內已經為實施產業集成開發了很多新技術。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些技術整合到工業生產中,形成一種同步、協調并且完全網絡化的系統。這正是2014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核心,即實現智能工廠向產業集成式4.0工廠的飛躍。”
產業集成的目標是讓生產系統能對q*需求和特定客戶要求中的變化做出快速反應。在這一智能系統中,包括工件、機器到運輸系統在內的所有成分都會通過網絡進行互聯,實現彼此之間的自動通訊。人們不必再通過固定的生產線一個站點接著一個站點地傳遞工件。在新的系統中,工件可以獨立地啟動相應的模塊化處理中心,然后自主地進行相關的處理操作。這樣,不同規模的工業生產流程都能實現z*大的靈活性和效率。
柯克勒表示:“靈活性和效率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得以生存的關鍵。所以當前任務是采取正確措施,實現智能靈活型工廠的愿景。而在這一過程中,2014年漢諾威工博會將發揮關鍵作用”。
要實現這一愿景,行業內部需要進行廣泛的信息共享、討論和協調。據德國《經濟周刊》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德國實現“工業4.0”所面臨的z*大障礙,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的安全漏洞、缺少標準化和專業人才、基礎設施不足以及相關費用過高等。
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參展商中,有大約四分之一直接或間接從事能源的生產、傳輸、分配或存儲。對他們而言,“融合的工業——下一步”這一主題正是當前能源系統轉型過程中的前進方向。
柯克勒指出:“未來的能源不僅是綠色能源,也是智能能源。今后,傳輸能量的智能電網和消耗能量的終端裝置將相互協調,z*大限度地節約能量。要實現這一愿景需要多個行業的協調與合作。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一直提倡產業集成,它將繼續為行業提供理想的溝通平臺,以便企業能夠研發出先進技術,并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進而實現從傳統的?靈活度低的能源系統到現代智能能源網絡的轉變。”
德國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協會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德國多數高校和企業認為,“工業4.0”將會實現,但不會早于2025年。
本屆工博會共吸引來自q*6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0家展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z*大參展國。展會共分為7個主題展:工業自動化、能源、移動技術數字化工廠、工業供應、工業綠色技術以及科研與技術。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